许多人一感觉胃部不舒服,就吃胃药止痛,但小心这样做会增加胃癌风险。一名50岁女子吃不下以为是因胃食道逆流导致,就自行到药局买胃药,但仍无法缓解疼痛,经胃镜检查确诊为「瀰漫性胃癌」。医师表示,有研究指出,长期吃胃药会导致胃癌,因此民眾别把胃药当保养品吃,若胃部不适,应就医查出真正病因。
基隆长庚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钱政弘在《下班经济学》表示,由于胃癌的症状与胃溃疡、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相似,例如腹胀、消化不良、胃灼热感等,但若发现吞咽困难、体重减轻就要小心了。
他说明,因为胃食道逆流等胃部疾病,虽然会有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但不会出现「尚未进食前就吃不下」的问题,胃癌常因胃中已出现肿瘤,导致人没食欲、无法吞咽进食。
他并表示,胃药也是导致胃癌的一项重要因子,一项回溯性观察研究发现,常使用胃药「质子帮浦抑制剂」来缓解胃部不舒服的人,得到胃癌的机率多2倍,研究人员认为,长期吃胃药,会抑制胃酸分泌,改变胃的生态,导致坏菌增加,进而增加胃癌风险;但也有另一派认为,这现象可能与胃药无关,而是服药者本身胃功能就不佳。
他表示,为了避免吃胃药增加罹癌风险,民眾若胃部不舒服,应遵从医师指示服用胃药,而非当成保养品持续服用,「这样反而伤害胃功能,是错误的行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