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已连15年居十大癌症新发人数的第一名,一年新诊断个案达1万6,829人。医师表示,大肠癌最值得注意的徵兆是「排便习惯改变」,例如本来顺畅变便秘、稳定变腹泻。医师并表示,大肠镜检不是年年要做,若第一次做过的大肠镜显示正常,之后可3~5年后再照一次。
外科医师锺云霓在其脸书表示,大肠癌颇受国人关注,但还有人忽略警讯、错过预防时机,最值得注意的警讯为,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顺畅度、频率的改变,也就是,原本排便顺畅变便秘,或现在有便秘却排不出来、排便稳定变腹泻。
她表示,上述情况原因为3种,包括肠道功能问题(便秘或肠胃炎)、痔疮、大肠癌。其中,大肠癌引起的排便改变,是因癌细胞对肠道的刺激,使得肠道蠕动加速、造成腹泻,且会反覆发生,并伴随着带黏液的出血。随着癌肿瘤越来越大、堵住肠道,会使人从腹泻转变为便秘。
她表示,此演变过程中会伴随食欲变差、体重减轻、甚至贫血,有这些肠道症状发生时,肿瘤细胞通常都长得很大了。
因此,民眾不要等到有症状才就医,要先定期做大肠相关健检,尤其是大肠镜,一般民眾可于50岁做人生首次大肠镜。她表示,大肠镜检不须年年做,因大肠长出息肉需要6~8年,息肉转为恶性需要2~3年,所以若首次结果为正常,3~5年再检查一次就好,正常一段时间后,检查频率可拉长为5~8年,即能免除大肠癌的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