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政府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现代化都市生活空间,而办理区段徵收土地开发时,融入低碳创新思维,推动区段徵收配余地植⽣绿美化,结合企业共同植树打造都市低碳友善环境,让臺中成为更友善、永续的韧性城市,连结联合国2030环境永续发展目标(SDGs)第11项「建构具包容、安全、韧性及永续特质的城市与乡村」指标,更透过创新措施,在区段徵收案中推动社区培⼒计画,提升居⺠参与开发意愿。
区段徵收整体开发 擘划先进都市格局
地政局吴局长指出,透过区段徵收整体开发优势,⼤幅提升⼯程效率品质,同时有效改善周围既有市区交通路网及各项公共设施,加速完成现代化韧性城市基础,⽔湳经贸园区就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过去因受到⽔湳机场飞航禁限建管制,长期影响该地区市容更新与城市立体化发展,但随高速铁路通车逐渐取代国内航空运量,臺中市为了让都市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乃积极促成该机场升格迁建至清泉岗国际机场,让都市格局更具国际海空双港优势。现在闻名全国的水湳经贸园区,就是位于当初停⽌营运的⽔湳机场原址,同时併入周边零星⼟地整合开发,透过区段徵收方式成功活化中低度利⽤的⼟地,提供臺中市迈向国际化新都所需的⼤型公共建设⽤地,更以三大基础建设及五大亮点建筑之大型公共设施,持续带领臺中跃升为国际级城市。
全国首创8大安置计画 落实民眾权益保障
吴局长进一步表示,⼟地开发依相关法规有着明确规范,并须遵循严谨程序推动,但于开发过程中,往往⺠眾不瞭解作业规定,也不清楚用区段徵收方式的开发优势,而持着观望或反对意⾒,甚⾄也有少部分民眾採取激烈的抗争表达诉求。为了争取民眾的支持,降低反对抗争意见,地政局倾听⺠意并强化沟通,⽬前办理中的乌⽇(九德地区)区段徵收案,积极推动社区培⼒计画,在当地成立⼯作站,提供专⼈驻点服务、睦邻座谈会、家⼾拜访⼯作,合计拜访219⼈次,让当地⺠眾能够充分了解区段徵收开发的相关规定及优势,而成功提升地⽅开发意愿;本案在徵得地⽅⺠意⽀持下已启动区段徵收程序,另外在乌日(前竹地区)区段徵收案中,推出最完善的8大安置措施来妥善照顾受开发影响的⺠眾,其中前竹中继宅是全国首创的安置措施,因考量区段徵收工程期间安置对象的临时居住需求,并维繫当地邻里情感特性,地政局透过工程规画安排优先完工该选定街廓并兴建临时组合屋,供合法建物安置户申请临时安置使用。
吴局长说明,原安置计画的中继宅措施,因考量兴建经济规模及效益,规定有最小兴建门槛为20户,因实际申请户数未达该门槛碍难执行,但市府多方考量当地里民反映,希望能以维繫地域情感及年老长辈居住习惯等请求,因此修正计画酌予放宽兴建门槛,于110年9月15日实际完成16户中继住宅点交予住户,实际照顾到在地民眾的需求,也提升整体施政效率,让政府土地开发、地方建设发展及民眾权益保障,共创多方共赢利基。
地政局说明,政府基于事业目的需要办理区段徵收,经重新规画整理开发后,取得开发⽬的所需⼟地及公共设施,其余可供建筑⼟地,供原⼟地所有权⼈领回作为「抵价地」;而部分让售或拨供需地机关使⽤,剩余⼟地就是「配余地」,则依规定办理公开标售、标租或设定地上权。
公私协力合作 共同推动城市绿美化
前开待办处理之配余地,为配合都市整体环境,而致力以公私协力提升城市绿美化,例如⽔湳机场原址区段徵收,为了延续中央公园绿美化概念,经协调持有抵价地的建设公司或土地所有权人同意合作,藉⼈⾏道退缩空间进行绿美化;⼀般来说,在建设公司立场,短期间没有开发计画,也不会有意愿投入处理;本案臺中市政府由高层长官黄秘书长带队勘查而启动跨局处、公私合力的创新作为。另外,为让臺中市民对都市绿色景观有感,市府积极推动「种树引风」及「创造都市绿肺」政策,透过管理机关积极邀请⺠间法⼈企业、其他机关单位及举办活动,让⼤家共同营造都市绿⾊景观,例如去(111)年3⽉21⽇,与农委会林务局东势林区管理处在中央公园合办「森活的碳循」区域植树活动,邀请市⺠在中央公园种植46种共197株原⽣树苗,现场除有种树教学,也免费提供1,200株树苗供⺠眾领回种植;馨雅建设去年也陆续在中央公园种植了300株樱花树,透过公私协⼒⼀起⿎励企业善尽环境社会责任。(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广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