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文月于今年5月辞世,令诸多文友不舍。12日晚间在台中市中央书局,有一场特别的晚宴,由作家蒋勋、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企划,邀集料理团队现场烹饪,重现林文月《饮膳札记》一书里的拿手菜,眾人在享用美食时,也分享各自对林文月的回忆,以美食连结记忆,深深怀念这位前辈作家。
蒋勋表示,《饮膳札记》里呈现了林文月对家人、朋友的关心,「我们会邀请最好的朋友、真正亲近的人到家里吃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重,这里面也有对人的爱。」蒋勋举例,芋泥制作起来很费劲,但是为了宠爱儿女,林文月会愿意制作,这里面带有对子女的爱。
林文月的女儿、艺术家郭思敏回忆,母亲制作芋泥时,她和弟弟常常是协助揉芋泥的角色。她表示,虽然芋泥热量很高,但是她的母亲则跟他们说:「吃一点点就好。」如此不过量的美学,是能品尝美味食物的关键,令她记在心上。
12日晚间出席的艺文界人士还包括作家许悔之、裴伟、宇文正、纪录片导演齐怡、新经典文化总编辑叶美瑶、中时人间副刊主编卢美杏、洪建全基金会研发长曾文娟等人。菜色包括集结水晶蛋、椒盐里肌、乌鱼子的三味前菜、扣三丝汤、五柳鱼、荷叶粉蒸鸡、镶冬菇搭配蒸秋葵、炒米粉、菜头粿、一口芋泥等。
许悔之表示,他之所以人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是受到林文月和蒋勋的影响。他回忆,有次他到云门剧场演讲,林文月也出席现场,会后眾人在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的带领下,爬上云门顶楼看云,林文月也俏皮地对着镜头摆了「YA」的手势,成为永恒的回忆。
作家裴伟分享对炒米粉的心得,他表示这是一道最能呈现台湾人生活精神的料理,配料都是就地取材,如果将来他的儿媳妇想学料理,他第一道会教炒米粉,「只要会炒米粉,大家就不会饿肚子了。」
宇文正也分享,之所以书写饮食文学,是受到林文月《饮膳札记》的影响和鼓舞,过往她打算为刚上高中的儿子做便当,在忙碌的工作之下,她曾自问是否做得到,「但我读到《饮膳札记》里,用报纸点火起灶都可以做出那么多料理,我有这么多科技配备,没有理由不能完成。」
眾人就在说菜、说故事、吃美食的状态下,度过一个共同缅怀远行前辈林文月的夜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