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谢小姐13岁打卡介苗后左上臂长出「蟹足肿」,造成她不敢露出手臂,大热天也要穿长袖,两年前经大里仁爱医院整形外科医师蔡嘉轩领导蟹足肿团队评估,歷经4小时手术切除与术后放射治疗,迄今未有復发迹象,也重拾美好人生。

蔡嘉轩说,谢小姐国小时注射卡介苗疫苗,13岁起左上臂伤口就慢慢突起,当时不痛不痒并未在意,高中时左上臂突起物慢慢越长越大,到当地诊所求治最后被诊断为「蟹足肿」。歷经15年「蟹足肿」从1×1×1公分成长到20×3×2公分,从此不敢穿无袖衣服,夏天也不敢去海边享受阳光,深怕路人异样眼光,晚上睡觉时又常会痒醒或痛醒,生活及工作受到巨大影响。

蔡嘉轩表示,蟹足肿好发区域是前胸、双下颚、上臂、剖腹产伤口及耳朵。过去蟹足肿被认为是难治疗的疾病,因为手术切除后復发机率仍高达50~70%。目前治疗蟹足肿或肥厚性疤痕增生,可选择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包含使用硅胶片进行压力治疗,或是在病灶处涂抹除疤硅胶软膏,也可以直接注射类固醇。或採取冷冻治疗、染料雷射及飞梭雷射治疗等。

但针对大范围的蟹足肿患者,目前最建议的治疗方式还是手术切除加上术后放射线治疗,復发率可降低至10~15%。

由于许多大范围的蟹足肿病人,因为许多痛痒感,多数和蟹足肿採取「和平共存」的态度,蔡嘉轩提醒,蟹足肿虽不致命,但却十分恼人,不仅有碍美观,更可能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如已影响到个人生活,可寻求专业医疗团队谘询。

#蟹足肿 #整形外科 #手术 #治疗 #蔡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