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提到饭后血糖波动,会先想到当餐的饮食内容,但家医科李思贤表示,其实血糖也有第二餐效应,也就是第一餐进食的内容,会影响到第二餐的血糖反应。人在第一餐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会降低第二餐血糖的上升幅度。因此,早餐若多摄取一些含纤维的豆类,有助于降低午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可预防糖尿病发生。
李思贤在其脸书表示,血糖研究近来出现一个较少为人提及的现象,称为「第二餐效应」,就是第一餐吃的东西,会影响到第二餐的血糖反应,特别是在第一餐吃含有高纤维的食物,会降低第二餐的血糖反应,让血糖升高的幅度降低。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成3组,这3组依据早餐的不同,分为「含有纤维的大豆棒」、「米饼」、「不吃东西」,在3个小时后给这3组人吃下完全相同的午餐,观察其血糖变化。
结果发现,早餐吃「纤维大豆棒」的这组人,午餐血糖上升最少;早餐吃「米饼」者的午餐血糖上升幅度最大。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因为纤维使得消化比较慢,这样的效果延续影响到下一餐。
但李思贤认为,第二餐效应可能不只和纤维消化较慢有关系,也与纤维被肠道代谢后的产物有关。纤维被肠道代谢后会产生短链脂肪酸等后生元(postbiotics),会影响人体消化道的运作、减缓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使得第二餐血糖升幅不大。
他表示,目前他所查到的实验多以豆类进行,所以在早餐多摄取豆类可能较有助控制午餐后的血糖,进而预防糖尿病,又让人下午不感觉困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