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沿海是牡蛎养殖重镇,但每年产生的21公吨废蚵绳,以往都被随便弃置,造成环境伤害,台南市政府去年建立回收再利用机制,以每公斤15元奖励金回收废蚵绳,交由民间业者处理,经台化重新制成尼龙纺丝织布,可做成服饰、轮胎等,把垃圾变黄金。
台南牡蛎养殖面积1000多公顷,养殖过程所产生的海废垃圾,如使用过后的蚵绳,过去几乎被蚵农视作垃圾,随便弃置在渔港、路边等,有时甚至直接丢到大海。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市府获得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支持,去年开始推动废蚵绳的回收作业,蚵农参与度踊跃,回收了5公吨废蚵绳。
台化公司纤维部经理室协理刘泰郎表示,台化公司除了台南,也在本岛及离岛等沿海地区合作进行尼龙海废的回收再利用;此次,为减少运送蚵绳的成本及碳足迹,与台南在地厂商合作,将原本是社会环境负担的海废转变为尼龙纺丝织布,供应全世界各知名品牌制成环保绿色产品。
市府农业局渔港所所长周瓈朝说,今年至今已奖励回收蚵绳5公吨,其中3.67公吨已交由台化公司作再利用处理,后续会持续宣传奖励措施,鼓励蚵农回收蚵绳,保护沿海环境。
周瓈朝还提到,今年是第2年办理,市府将总回收额度提高至7公吨,而且明年计画再增加,扩大海废循环经济规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