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厂股价上演龙年甩尾,市场将「机器人之眼」题材视为「下一个新战场」,热炒亚光(3019)、大立光(3008)、佳能(2374)等股价,然台中光学聚落中市值兆元里的业者们,反倒冷静表态,「至少今年看不到」、「还处于很初期的阶段」、「距离开花结果还有一段时间」。

CTWANT採访业内人士认为,眼前这波「机器人之眼」,「看起来更像是『本梦比』阶段,主因是机器人目前商业化还不明确。」

时间倒回70年代,日本佳能(Canon)、德国Bosch旗下子公司保胜光学及日本宾得士(Pentax)三家光学镜头与相机制造厂商,相继进驻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区,从代理到代工,吸引台湾光学镜头厂也跟进落地。如今,光是大立光、今国光(6209)、亚光、玉晶光(3406)、先进光(3362)、保胜光学(6517)、佳凌(4976)、台湾佳能(2374)等8家公司,市值就近1兆元。

从苹果手机、特斯拉电动车,再到如今大热的机器人,台中光学聚落均扮演重要角色。2010年智慧型手机崛起,带动「塑胶镜头」,进而造就出昔日股王大立光。而以「玻璃镜片」为主的亚光、今国光、佳凌等,营运一度陷入低潮,不过,随着车用镜头、AI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兴起,这些厂商终于感受到下一轮的盛世即将到来。

1992年10月台中加工出口区一厂内佳能工厂的照相机生产线。(图/报系资料照)
1992年10月台中加工出口区一厂内佳能工厂的照相机生产线。(图/报系资料照)

「玻璃镜片与塑胶镜片的材质,一个是硬,另一个则是软,车用镜头就必须採用玻璃,手机镜头就轻薄短小、成本低,塑胶比较符合。机器人部分,如果追求高精度影像质量且预算充裕,玻璃镜片是首选,若考虑成本和重量,且对影像质量要求不高,塑胶则更为适合。」CTWANT记者採访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说道。也就是说,在人型机器人新赛道上,台湾光学厂都有能力分一杯羹。

就人型机器人各零件成本来看,集邦科技研究总监谢雨珊透露,「镜头、相机模组」占大约1%,台厂如大立光、亚光、扬明光(3504)、华晶科(3059)都是潜在供应链。

「机器视觉的技术门槛并不是非常高,更仰赖与客户长久建立的合作关系。」亚光董事长赖以仁1月4日在自家忘年会上说,机器人之眼和车载镜头不太一样,对温度的要求并不那么严格,不一定要使用玻璃镜头,通常是以塑胶为主、玻璃为辅打造玻塑混合镜头。

原本就是特斯拉车载镜头供应商的亚光,针对切入人型机器人影像感测装备一事,赖以仁表示,「机器人客户不只一家,今年只有小量生产,至少今年看不到。」业界人士也透露,「目前客户不只特斯拉,欧美与中国客户也在研发,但量产时间点和产量大小还要观察。」

亚光董事长赖以仁。(图/报系资料照)
亚光董事长赖以仁。(图/报系资料照)

大立光董座林恩平1月9日的法说会上指出,人型机器人用镜头产品已通过验证,并且正设计工业机器手臂相关应用,机器视觉规格不高,不比智慧手机高,主要是5P规格,验证主要有两重点,一是夜视功能,白天要看得到,晚上要能看AR,另一个是要防撞。

「老实树」林恩平证实大立光参与机器人视觉案,「案子今年已交货,客户不只一个」,但还没正式放量,要看客户开规格,他坦言目前「还处于很初期的阶段」,「机器人这块就看(客户)要不要做」,对于未来前景,「以后不知道会怎么变化,客户会拉多少货还有待观察。」

而佳能总经理章孝祺去年11月曾说,应用于机器人的机器视觉模组部份,预计于今年Q4出货欧美客户,届时会成为2026年新的成长动能。佳能(新闻稿回应的,没具体说谁)去年12月透露,「已具备机器视觉的能力,也确实接到许多客户的需求,但距离开花结果还有一段时间」。

启发投顾分析师白易弘对CTWANT记者表示,机器人镜头技术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不高,所以「光」字辈都有机会,「现在投资机器人相关概念股,大多是在寻求一个爆发性机会」,但「机器人之眼」能否贡献营收,这部分目前还没看到,下半年比较有机会,投资人还可关注「机器人量产和出货」。

白易弘也提醒,镜头厂现在要拼转型,因为手机镜头成长率已趋缓,「机器人」产业有可能是未来一个从无到有的新区块。

更多 CTWANT 报导

#机器人 #机器人之眼 #亚光 #大立光 #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