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聪」一名从国小排球校队一路打到大学资深的排球选手,却深受小腿反覆疼痛困扰,虽然休息后疼痛能够短暂获得缓解,但只要开始训练或参加比赛,就会再度復发,直到被诊断出是胫骨疲劳性骨折,经过医师建议进行手术治疗(骨髓内钉固定),并遵从医嘱进行训练终于能重返球场,再次站上他热爱的比赛舞台。
联新国际医院运动医学科医师郭亮增解释,疲劳性骨折又称压力性骨折,好发于运动员、过度使用性损伤的跑步爱好者,或是突然增加体力活动的人。这类骨折通常发生在身体的承重部位,如小腿的胫骨、腓骨及足部的跟骨、足舟骨与跖骨。其成因是长期过度使用或重复性压力集中于骨骼某一区域,导致骨骼无法承受反覆碰撞所引发的震动,进而出现微小骨裂或骨折。
郭亮增进一步解释,疲劳性骨折与一般骨折不同点在于,骨折大多是因为强烈外力撞击导致骨头错位,当下即无法行动;疲劳性骨折则是长期过度使用造成的隐性损伤,初期症状与运动后酸痛相似,患者往往能持续活动而难以察觉,再加上疼痛感与肌肉酸痛、肌腱发炎相似,增加诊断困难度。
他说,治疗疲劳性骨折,初期会建议採取保守治疗,包括让受伤的部位大约休息4到6周,减少小腿运动量并暂停跑步等高强度训练,等到骨折处生出骨痂后,这时通常多数的患者都能够获得缓解。但对于承受竞赛压力的运动员来说,由于无法随意中断训练强度并立即长期休养,持续拼到底的结果,导致伤势恶化,而须採取手术治疗。
郭亮增提醒民眾预防罹患疲劳性骨折,应从日常运动细节着手,训练要循序渐进,切勿贸然增加运动强度,此外应避免穿着硬底鞋,慎选吸震力佳、支撑力足,适合运动的鞋具,饮食方面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防止骨松并保持骨骼强健,最关键的是一旦反覆出现疼痛症状,别硬撑当「忍者」,及早寻求运动医学科或骨科医师诊治,才能健康运动,跑得更远、跳得更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