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收入少、值班多,目前全台只剩73名小儿外科医师,当中屏北地区唯一的小儿外科医师洪庆宪,曾因工作太忙造成耳鸣而萌生离职想法,不过热爱小孩的天性与行医的使命,让他坚持下来,至今在屏东基督教医院服务满27年,现年63岁的他计画为儿童健康把关到70岁。
洪庆宪出身台南农家,凭着勤学苦练考上医学院当医师,当时他认为小儿外科范围广、加上又喜欢小孩,所以毅然决然选择小儿外科,即使他的老师曾经告诫他、自己也曾因「职灾」想放弃过,但回首30余年的医师生涯,他觉得能几乎奉献给小儿外科,非常值得。
洪庆宪笑说,当初选科时,老师拿着薪水条给他看、要他想清楚,他看到老师的薪水是住院医师的3倍多,觉得很不错,但老师告诉他,别科刚升职医师的薪水都比他做10多年小儿外科主任医师的多。虽然有老师的提醒,但洪庆宪仍一本初衷,一头栽进小儿外科的领域,但随后便体会到「现实的残酷」。
洪庆宪指出,他刚入行时,台湾出生率一年还有30多万,所以如小儿疝气等小刀就有固定的比例,他曾经一天开20多台刀,但之后生育率逐年下降导致小刀变少,加上有产前超音波后,发现胎儿有状况会流掉,所以连大刀也会变少,这一来收入大幅减少,除降低医师选科意愿外,医院也请不了太多医师,导致既有的医师要天天值班。
「真的想过离职。」洪庆宪坦言,刚到屏基服务的那几年,他几乎天天值班,因为只有他一个小儿外科医师,期间虽有其他医师入职,但都待没几年就离职,医师来来去去最后还是剩下他一人,他曾经忙到耳鸣想离职,但「国家未来的栋梁还是要有人照顾」,所以还是选择留下。
洪庆宪说,小儿外科真的很不讨喜,除收入少骨科、整形外科好几倍又工时长外,「手术不熟」也是原因之一,小儿外科与成人外科不一样,不可以把小孩子当成大人缩影一样开刀,小孩子的变化很大、术后处理也不一样,加上有些先天疾病很罕见,所以「每碰到一次都好像是初学者」。
洪庆宪举例,他在小儿外科服务27年,只做过5、6件「腹裂畸形」手术,相较其他外科医师1周开5、6台大肠癌的刀,小儿外科医师碰到罕见疾病会有对手术不熟的挫败感,所以他当年都请学长如有特殊的手术要通知他,让他在旁观摩学习。
在细数小儿外科的辛酸血泪后,洪庆宪还是开心道,选择小儿外科让他学到很多,也感受到很多温馨,有位8岁男孩在开完盲肠炎后,拿自己存下的100块零用钱买数颗樱桃、放在用壁报纸做成的甜筒状容器中,在回诊的时候送给他,他真的很感动。
此外,洪庆宪也因此见证了少子化的具体影响,他说,以前最盛时期,他平均每月开5、60台刀,寒暑假可能高达7、80台,而今约剩10台,但小儿外科是必要存在的,所以他计画服务到70岁,也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资源,让新进医师有意愿加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