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民眾白天频繁跑厕所、半夜又常被尿意叫醒中断睡眠,生活品质饱受影响,原以为是身体老化的自然现象,但也有可能是罹患「膀胱过动症」。医师表示,如1天上厕所超过8次、夜间起床排尿至少1次,且常有难以延迟的强烈尿意甚至漏尿,就要特别留意是否罹患膀胱过动症,应儘早就医,避免膀胱功能恶化危害肾臟健康。
花莲门诺医院泌尿外科医师江景翔指出,据国际尿控学会定义,膀胱过动症的核心症状是「急尿」,通常伴随频尿和夜尿,可能合併或不合併急迫性尿失禁;学会虽未对频尿给出严格数字,但临床上一般把1天排尿超过8次,当作评估频尿的参考指标,且在主要睡眠期中起床排尿1次以上,即符合夜尿定义;不过多数患者超过2次后对睡眠品质影响更明显。
他说,膀胱过动症主要是膀胱在尚未装满尿液的情况下,提早传送尿意讯号给大脑,或膀胱肌肉出现不正常收缩,患者会突然有强烈「想尿」的感觉且难以忍耐。虽然膀胱容量在检查中可能属正常,排尿流速也不一定有问题,却频受到强烈尿意干扰。
江景翔表示,膀胱除过动,也可能呈现「无力」状态,如排尿不完全、尿速慢、大量残尿滞留等,有些病人甚至同时存在「过动」与「无力」的混合型膀胱障碍,临床诊断必须更谨慎,因此医师会先从基本检查着手,排除可能的明显病因,如「泌尿道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或肿瘤」、「神经性损伤」,同时也会了解患者饮水习惯与排尿记录,以分辨是否因多尿造成。
他接着指出,台湾膀胱过动症盛行率约16%,实际上并不罕见,但症状并非单一疾病,可能还包含间质性膀胱炎、非细菌性膀胱炎、慢性骨盆疼痛等,因此在尚未完全厘清病因前,治疗效果会因人而异,需要个别化调整。
江景翔表示,目前常见治疗方式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如限制咖啡因、酒精,并减少晚间水分摄取;「膀胱训练」定时排尿、渐进式延长排尿间隔,增进膀胱耐受度;「药物控制」或是「电刺激或肉毒杆菌注射」。
他坦言,很多人以为排尿问题是老化的自然现象,忍一忍就好,但其实这种观念可能延误治疗,建议民眾一旦出现困扰日常生活的急尿、频尿或夜尿症状,就应该主动就医,接受完整评估,若长期未处理,膀胱功能恐进一步恶化,甚至影响肾臟健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