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麴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除了大眾熟知的花生外,日常还有许多食物与物品都可能导致黄麴毒素产生。医师黄士维指出,谷物与坚果类食品、果乾与香料、木质砧板与厨具、动物性食品的间接污染都要留意,定期清理厨房、正确储存食物、避免购买可疑来源的食品,是避免黄麴毒素的最佳方法。

秀传医疗体系总院长黄士维在脸书粉专指出,长期摄入黄麴毒素可能导致肝癌等严重健康问题,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身体自行分解,一旦累积就会对肝臟造成慢性伤害,来源包括:

谷物与坚果类食品

黄麴毒素最常见的毒素来源,花生、玉米、白米和小麦等食物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容易产生黄麴毒素,建议购买时注意包装完整,并储存于乾燥通风处;定期检查是否有异味或发霉。

果乾与香料

乾燥的水果、辣椒粉、胡椒粉等香料,若在加工或储存过程中受潮,很容易滋生霉菌,外观可能看似正常,但已经被黄麴毒素污染,选购时要挑选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避免购买散装、无日期标示的香料。

木质砧板与厨具

日常使用的木质砧板其实可能是黄麴毒素的温床,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黄士维指出,木质砧板表面的刀痕和裂缝,容易藏匿食物残渣和水分,若清洗不彻底,会导致霉菌在缝隙中生长。建议定期用醋溶液彻底清洗木质砧板,充分晾乾后再存放,也要避免长时间泡水,并定期更换有明显刀痕和裂缝的旧砧板。

动物性食品的间接污染

黄士维表示,研究发现,某些肉类和乳制品也可能间接含有黄麴毒素。当牲畜食用了被黄麴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就可能透过食物链转移到动物产品中。非标准化养殖环境、饲料储存不当、缺乏严格检测制度,都可能导致间接污染,虽然浓度较低,但长期摄入同样需要留意,建议优先考虑有品质保证的产品,以减少风险。

#黄麴毒素 #砧板 #花生 #肝癌 #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