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切除手术的搜寻结果,共231笔
在台湾的偏乡地区,许多长者为了就医必须长途跋涉,一趟门诊往往耗时一整天。为改善医疗可近性、缩短治疗等待期,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与枋寮医疗社团法人枋寮医院携手启动「TAVI绿色通道计画」,让偏乡患者不必再为舟车劳顿而放弃治疗。
英国国民健康署(NHS)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揭露,前德比与伯顿大学医院妇产科医师丹尼尔‧海伊(Daniel Hay),在未经充分诊断与说明的情况下,对数百名女性进行不必要的子宫切除等手术,导致至少2人严重身体受创,3人中度伤害,超过百人留下心理创伤。
一名45岁女子原本月经5、6天就结束,但近一年来,她月经量越来越多,这才就医发现有子宫肌瘤,且肌瘤长在黏膜下,造成严重贫血,血色素仅常人的3分之1,经输血6袋,并进行子宫镜肌瘤手术切,术后月经终于恢復正常。医师提醒,月经周期经血量约80到100c.c,若超过建议就医,否则长期贫血,严重有可能导致心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出道26年的三金典礼红毯御用主持人杨千霈近日在张景岚的Podcast节目《好丫》宣传舞台剧《倒数婚姻》,分享她这几年面对的爱情婚姻、身体健康等人生重大转变,如今学会更看淡事情、接受自己面临的种种挑战,也仍旧相信爱情抱有期待、懂得爱自己、小孩、家人。
世界大赛开打前夕,洛杉矶道奇主力牛棚左投维西亚(Alex Vesia)因「极为私人的家庭因素」暂时离队,未随队前往多伦多报到。球团发出声明表示,全队向维西亚夫妇致上关心与慰问,后续情况将依实际状况再行更新。总教练罗伯兹(Dave Roberts)坦言,目前仍在确认相关规定与名单流程,无法保证他能否被列入世界大赛26人名单。
为强化基隆市的医疗资源,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近期引进了3D立体腹腔镜手术,让施术的医师能够增加手术的精细度,让腹腔镜手术这类需要精细缝合的手术更为精确,术后的恢復也更好。
压力不只是心理的感受,它会真实地改变身体的生理机制。医师刘博仁指出,一位男性业务经常应酬、外食,且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后来被诊断出肝癌,切除部分肝臟,虽已暂停工作好好休养,但免疫系统仍因罹癌后的心理压力无法好好修復,让男子总是觉得疲累。
新竹1名60岁妇人右侧乳头溼疹时好时坏,并伴随乳头形状改变,至皮肤科诊所反覆就医超过3个月仍未改善,经检查穿刺切片后确诊为乳癌第2期,讨论后随即安排部分乳房切除及前哨淋巴採样手术,术后再配合放射线治疗,降低復发风险,手术隔天即出院。
三军总医院昨日正式发表全臺首创「AI智动化血液透析系统」,该系统具备智慧化透析医疗管理、跨平臺资讯整合、创新式病人照护与品质监测模式、全臺首创医护专用App、病人端居家照护App、全球首创双语透析摘要(FHIR-ready)等6大创新特色,助国人骨质疏松预测及精准治疗,有效提升医疗照护效率。
全台透析患者近9万人,其中半数有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髋骨骨折,10年死亡率几乎高达100%,及时找出风险,提早预防将是关键。三总今(15日)正式发表全台首创「AI智动化血液透析系统」,可即时预测血钾异常、贫血或骨质疏松等,还能设置开药提醒,即时查询其他科别的医疗处置。
30多岁林姓男子饱受鼻塞困扰,开会时难以专注,甚至因呼吸不顺影响睡眠品质,今年初决定安排传统下鼻甲切除手术,结果术后鼻腔打通,虽然变得较通畅,却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有快窒息感觉,求医后发现原来是「鼻腔空荡荡」,导致空鼻症的症状,经重新以异体骨植入重建后,总算让他找回呼吸的快感。
「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出精彩」,56岁的康琬琪,10年前被诊断罹患肝癌末期,医生还告诉她只能再活3个月,让她「连死亡都准备好」,事后不仅抗癌成功,还毅然辞去工作担任志工服务社会。她的抗癌故事感动许多人,甚至还有病友说,看到康琬琪彷佛「让我看到希望」。
台大医院今年8月16日,正式启用最新引进的SP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并同步成立「机器人及创新手术中心」。台大统计,短短一个多月以来,已完成37台手术,应用于大肠直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科及耳鼻喉科等专科。台大医院院长余忠仁表示,单孔手术能让病人术后伤口更小、疼痛更轻、恢復更快,已成为临床上未来的最新趋势。
台湾每年新增约4至5千名「重症肌无力」个案,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60岁以上男性。过去传统手术需锯开胸骨切除胸腺,但会留下长达20公分、宛如「高速公路」的伤口。林口长庚医院2022年起,将「达文西单孔手术系统」应用于剑突下胸腺切除,只需3~5公分小伤口,病人术后恢復良好。
全球每年近200万人确诊大肠癌,即使化疗、放疗、手术治疗技术进步,患者肿瘤切除后仍可能復发。《新英格兰医学期刊》17日登载一项与肠癌有关的瑞典大型研究,美国家户常备的非处方药物阿斯匹灵能让部分的大肠直肠癌患者復发机率降低55%,每天服用160毫克即可,但务必由医师综合诊断方能决定是否用药,万一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恐危及性命。
槟榔在台湾长年被视为提神解劳的「口中菸火」,对许多劳力工作者而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医界与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早已明确指出,槟榔是导致口腔癌与头颈癌的重要致癌因子,其危害远比民眾想像中更广泛而深远,唯有拒绝槟榔才是远离癌症的关键。
63岁的程女士陪同抽菸大半辈子的先生,到仁爱长庚合作联盟医院(大里仁爱医院)做低剂量电脑断层肺部检查时,顺手在癌筛柜台领了1份粪便筛检管带回家。没想到检验结果竟呈「阳性」。回诊后,大肠直肠外科主任赖以立建议她安排大肠镜检查,果然在乙状结肠发现1处疑似早期癌症病灶,切片证实为腺癌。经与家人讨论,程女士接受达文西机械手臂辅助切除肿瘤,并透过自然孔顺利取出检体,术后恢復良好,出院后不需穿束腹带,已重拾健康生活。
新竹1名65岁张姓男子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病史,近期因胆结石困扰需手术,但他从未接受过全身麻醉,担心到焦虑、失眠,最终在家人建议下,张男到麻醉术前评估门诊,透过专业麻醉团队的协助,安心完成手术,并于术后2天顺利出院。
近日在大陆地区,发生一起严重医疗纠纷,家长花费1200人民币(约5000元新台币),经由朋友介绍,到社区医院进行割包皮手术,没想到手术完成后,竟发生罕见的感染事件,导致13岁男童左边睪丸坏死,最终只能直行切除手术,家属接受媒体採访表示将申请医疗鑑定。
64岁李姓妇人去年在住家附近诊所接受白内障手术,今年5月开始出现视力模糊情况,亲友以为只是「续发性白内障」,建议再做雷射即可,导致她延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