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摄护腺特异抗原的搜寻结果,共22笔
75岁李先生多年来饱受排尿困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持续偏高,两度接受传统随机切片,皆未发现癌细胞。然而,PSA指数逐步上升,医师建议进一步检查,发现病灶位于传统切片难取样的摄护腺前区,确诊为第三期摄护腺癌。
75岁旅居国外的李先生多年来饱受排尿困扰,长期追踪期间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持续偏高。虽于国内外两度接受传统随机切片皆未发现癌细胞,仍依医嘱持续追踪抽血监测。然而,随着PSA指数逐步上升,台北慈济医院泌尿科医师钟伯恩建议进一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摄护腺癌有「男性隐形杀手」之称,男性50岁后罹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对此,蓝委杨琼璎11日携手童综合医院团队,进驻后里区慈厚宫举行免费检测活动,一早活动尚未开始,就吸引许多民眾到场欲参与,还有人直言希望类似公益筛检能多加举行,不仅让医疗服务走入地区,也守护中高龄男性的健康。
摄护腺癌有「男性隐形杀手」之称,男性过了50岁,随着年龄增加,风险也会跟着升高。为了守护中高龄男性的健康,立委杨琼璎、市议员陈本添、邱爱珊,以及厚里里里长黄金益特别邀请童综合医院医疗团队,到后里区厚里里慈厚宫举办免费的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抽血检测,希望透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来降低疾病威胁。
前美国总统拜登公开罹患摄护腺癌,引发全球关注。今年74岁的服饰业退休老板蔡先生,早年健检曾发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偏高,以为只是发炎,拖了4年,每次坐下觉得「蛋蛋紧紧的」才就医,检查竟已是转移性摄护腺癌,癌细胞转移全身,最终痛得睡不着、走不动。医师提醒,国人摄护腺癌超过3成发现时已晚,50岁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风险族群,务必要定期进行检查。
前美国总统拜登公开罹患摄护腺癌,引发全球关注。今年74岁的服饰业退休老板蔡先生,早年健检曾发现摄护腺特异抗原(PSA)偏高,以为只是发炎,拖了4年,每次坐下觉得「蛋蛋紧紧的」才就医,检查竟已是转移性摄护腺癌,癌细胞转移全身,最终痛得睡不着、走不动。医师提醒,国人摄护腺癌超过三成发现时已晚,50岁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风险族群,务必要定期进行检查。
摄护腺癌是台湾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但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往往因为摄护腺肥大而意外发现。医师指出,临床上多达1/3摄护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远端转移,尤其以骨转移最常见,常伴随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压迫、恶性高血钙症等併发症,对身心带来严峻考验。
摄护腺癌是台湾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每年有近万人被诊断,但由于没有症状,高达1/3患者发现时已经转移,尤其以骨转移最常见。68岁李先生因骨盆疼痛就医,痛到无法行走,意外发现罹患摄护腺癌且已经骨转移,心情顿时陷入忧郁,经过1年多整合性治疗,不仅病情控制稳定,还重拾行动能力,如今可以和家人开心出游。
美国前总统拜登罹患摄护腺癌合併骨转移,消息传出后,台北荣总新竹分院泌尿科主任陈炫达医师认为,拜登早已摄护腺癌末期,应该更早被诊断出来,进而治疗。
美国前总统被诊断出罹患摄护腺癌,且癌细胞已转移到骨骼,消息震惊全球。基因医师张家铭表示,摄护腺癌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诊断中位年龄为67岁,建议平日可从饮食方面来防癌,特别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与大蒜,对摄护腺健康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摄护腺癌是熟男的隐形杀手,位居国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多数仅是尿急夜尿或背痛,却不自知罹患摄护腺癌,甚至已转移到脊椎,医师许富顺呼吁,男性过50岁应定期检查。
今年62岁的江先生,10年前罹患摄护腺癌,接受根除手术后,摄护腺特异抗原(PSA)一度下降,追踪多年却又异常上升。由于传统影像检查找不出復发肿瘤位置,他决定接受最新摄护腺细胞膜抗原(PSMA)正子摄影,成功揪出骨盆腔内隐藏病灶,并进行放射治疗,至今控制良好、不再復发。
健保署19日公布,12月1日起新增修订30项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纳入给付,包括7类癌症单基因检测、HBcrAg检测等,预估一年约6.6万人受惠。其中,最昂贵的项目为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尾崎式手术,病患可省下约12万~47万费用。
健保署今公布,12月1日起新增修订30项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纳入给付,包括7类癌症单基因检测、「B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合併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验」及用于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的尾崎式手术(Ozaki procedure)等,预估一年约6.6万人受惠。其中最昂贵的项目为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尾崎式手术,病患可省下约47万费用。
一名67岁男性,以为自己年纪大、骨头老化,出现腰酸背痛情形,走路也越来越吃力,但随着疼痛加剧,走路时双腿彷佛被千斤重石压住,某天更痛到站不起来,赶紧前往就医,竟被诊断为「摄护腺癌」,且癌细胞已转移到肝臟及多处骨骼。
很多男性认为老了就是会摄护腺肥大,解尿滴滴答的,但小心也可能是癌症。泌尿外科医师林才扬分享有位70岁男子,多年来解尿不顺,直到最近就医进行摄护腺刮除术,才发现已罹患摄护腺癌,他提醒,早期摄护腺癌经治疗,5年存活率可将近100%,若有远端转移,存活率就会降到3至4成。
高雄一名70多岁老翁,一个月前左侧臀部延伸到大腿酸痛,前往各大院所看诊都找不出原因,辗转到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医院做检查,才发现脊椎全节段分布大大小小的阴影,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指数也极度偏高,院长杨椒乔进行脊椎肿瘤切片,送验做癌症诊断,确定老翁是摄护腺癌转移至脊椎。
一名50多岁男子,于健检中发现有较高风险罹患摄护腺癌,但进一步检查却都没有找到癌症病灶,令他非常紧张。求诊时医师就告诉他,即便是正常人体内也可能本来就有摄护腺癌细胞,建议他不妨透过食物来达到抑制的效果,可试着多吃番茄搭配几片酪梨。结果2个月后再检查,数值就明显下降。
卫福部2023年统计,摄护腺癌是全台男性癌症死亡率第六名,通常发现时已到晚期,是隐形癌症杀手之一。明天迎来父亲节,台湾泌尿科医学会提醒男性定期自我检视「3大健康指标」,并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两年定期做PSA筛检。今年8月1日起,健保署延长新一代荷尔蒙口服药物健保给付至3年,也将减轻患者负担。
凤梨富含凤梨酵素,具有帮助分解蛋白质的特性,适合餐后食用让蛋白质的吸收和消化更好,国外研究还发现,摄护腺癌病人疗程中合併使用凤梨酵素,能降低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指数,不过,营养师提醒,胃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空腹吃凤梨易伤胃,且吃凤梨别切掉凤梨芯,「那里才是凤梨酵素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