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胰管的搜寻结果,共21笔
离岛医疗因缺次专科医师,一直是澎湖人的痛。但在经这几年在地公费医师养成后,继心导管手术后,胆道取石术在澎湖已可完成,让病人免于舟车劳顿及开腹手术之苦,进而缩短术后的恢復期。
排便后,你会回头看一下粪便模样吗?大便的形状、顏色会反映出身体的健康情况,营养师刘雅惠指出,如果排便出现肚子胀放臭屁的情况、粪便黏马桶、细软不成形,就要当心。
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称,因早期难发现、预后不佳,让人闻之色变。急诊科医师魏智伟分享,先前到银行办事,发现接洽的女行员脸色不太对劲、眼白泛黄,于是进一步询问有无腹痛或其它不适症状,但对方都表示没明显感觉,这令他更加担心,并建议需进一步就医检查。事后得知,该女行员确诊胰臟癌。
胰臟癌的棘手之处在于早期难发现,等到有症状才检查时,往往已进入晚期阶段。对此,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分析胰臟癌6大常见症状,包括全身无力倦怠、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黄疸及噁心,其中最后3项更占该病患者症状的60~70%。他并提到,饮食上多补充含胡萝卜素与硒的食物,有助于远离胰臟癌。
胰臟癌致死率高,有癌王之称。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表示,研究发现,每周吃1.5份以上的生十字花科蔬菜,可降低40%胰臟癌风险,每增加1份生十字花科蔬菜,可再多降低15%胰臟癌风险,若是吃熟的十字花科蔬菜,防癌效果则会减半,主因是加热时,会破坏异琉氰酸盐的结构,使抗癌效果跟着打折。
一名60岁女子平时没任何症状,却突然出现严重胃痛,急诊后发现胰臟内有一颗3公分的肿瘤,已侵犯大血管和淋巴,属于第3期胰臟癌。医师表示,胰臟癌不只患者人数上升中,还有年轻化趋势,由于早期几乎完全无症状,若有家族史、糖尿病、肥胖、抽菸、酗酒、胰臟结构异常及特殊基因异常者,务必要提高警觉。
台中31岁刘姓男子是上班族,因工作忙碌常常3餐不正常,有时工作忙还会整天不吃,直接跟同事一起吃火锅、宵夜大餐,某天他发现自己全身发黄,吓得他直接就医,检查时发现他的黄疸指数飙升至27,却都查不出是何原因,经医师检查才发现肝内胆管还有2颗非常大的结石,经配合治疗后才恢復健康。
北市一名罗姓病患,去年8月间在联合医院仁爱院区11楼住院部病房走道,不满其拖鞋因病床推移遗落他处,竟对胡姓消化内科病房助理大声斥骂还大力推胡右上臂。台北地检署调查后,日前依违反医疗法将罗提起公诉。
上腹痛未必是胃痛。一名30多岁女子,常上腹疼痛,她以为是胃不好,加上弯腰能缓解,就得过且过,有次痛到无法挺直腰才就医,检查后发现她是胆结石诱发的胰臟炎。医师表示,胰臟反覆发炎,会增加得糖尿病,甚至是「癌王」、胰臟癌的风险,提醒若是有弯腰能缓解的腹痛,就要留心有可能是胰臟炎。
苗栗县一名41岁男子日前因腹部常有闷痛情形,到卫福部苗栗医院肠胃肝胆科就医并经安排做胃镜及大肠镜检查,由于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处肿瘤,而进一步做内视镜胆胰摄影检查(ERCP)并切片,后续由部苗外科医师陈雁捷施以惠普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经病理报告确诊为早期壶腹癌。
专家表示,了解胰臟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厕所习惯的改变),可能对提高存活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每年诊断出患有胰臟癌的1万人中,大多数会在3个月内死亡,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专家也呼吁大家,要多注意自己的如厕习惯是否有改变,以及排泄物的顏色变化。
一名60岁妇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最近因确诊新冠而服用了止痛退烧药。不料,她突然出现严重胃痛,紧急求诊后发现胰臟内有一颗3公分的肿瘤,最终确诊为第3期胰臟癌。医师表示,胰臟癌很少会引起剧烈腹痛,即使肿瘤已到第3期,通常也没有明显症状,这就是胰臟癌可怕之处。因此,建议长者应定期接受胰臟癌筛检。
一名40岁男子体检做腹部超音波时,意外照到一颗大小有 2.5公分的胰臟水泡(囊肿),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但为谨慎起见,仍进一步去做内视镜超音波检查,结果在水泡内发现藏了2颗固体的结节,具有癌化风险。医师表示,只要胰臟水泡大于2公分就要特别小心,建议透过内视镜超音波评估风险较准确。
毒理学专家招名威日前在谈话性节目中表示,母亲死于「癌王」胰臟癌,认为母亲罹癌原因和日常习惯有关,包括食物放冰箱冰太久、食物发霉舍不得丢掉及使用材质不明的锅具等,但台湾事实查核中心说,这3种行为确实对健康不好,却不是造成胰臟癌的原因,导致胰臟癌的风险因子包含年老、胰臟癌家族病史、抽菸、糖尿病、慢性胰臟炎等。
彰化县80岁顏姓阿嬷因右上腹痛就医,到医院检查出罹患少见的十二指肠壶腹癌,幸经手术切除,术后恢復良好。医师提醒,约7成壶腹癌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如有黄疸或尿液如红茶色,应尽快到肠胃肝胆科检查。
彰化1名80岁的顏姓阿嬷右上腹痛就医,到医院检查出罹患少见的十二指肠壶腹癌,幸经手术切除,术后恢復良好。医师提醒,约7成壶腹癌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如有黄疸或尿液如红茶顏色等症状,应儘快到肠胃肝胆科检查。
40多岁的张先生因工作天天应酬喝酒逾20年,今(2024)年农历年前的1次聚餐几杯酒下肚,上腹痛到坐立难安,还噁心翻胃,就医诊断为「酒精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结石」胰管内有1颗约1公分的结石,经转送到中国附医接受「胆胰管内视镜碎石」治疗,90分钟就不痛且復原出院,他也开始认真戒酒。
苗栗县46岁徐姓男子,多年来因工作应酬常喝酒,三不五时就因为腹痛而到邻近医疗院所打止痛针,不痛后又继续喝酒。此次,因左上腹再次疼痛,且打止痛针也无法缓解,所以紧急到大千综合医院急诊就医,医师从电脑断层检查发现,其胰臟周围发炎、胰管扩张且胰臟尾部有胰管内结石的情形,诊断为慢性胰臟炎。所幸,经内视镜逆行性胆胰管摄影术治疗后,顺利缓解腹痛困扰,徐男也表示不敢再喝酒了。
知名两性作家小彤,日前因脸色异常蜡黄、眼白极度黄澄急诊住院,于体内发现2.3公分的胰头肿瘤,最终证实是恶性。医师表示,7成左右的胰臟癌好发在胰臟的头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当诊断出来时,患者常见全身无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黄疸、大便呈现灰白色。他并提到,有家族史、非O型血型、慢性胰臟炎、糖尿病患者、肥胖、抽菸史者,都是胰臟癌的高危险群,务必要留意异常徵兆。
胰臟癌又有「癌王」恶名,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出现痛感时,往往已进展至晚期,让人闻之色变。对此,医师表示,若出现黄疸、长期腹痛、腹泻、体重明显减轻4大症状,要小心恐是胰臟癌警讯。高危险群包括60以上长者、爱喝酒者、慢性胰臟炎病人、糖尿病患及吸菸者。其中,吸菸者得到胰臟癌机率比常人高出3倍,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