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青聚点的搜寻结果,共22笔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推动「青聚点地方创生人才培育计画」,今年首度推出22处共享空间,分布于全国各地,作为青年行动与交流的公共基地。共享空间设立不仅降低青年投入在地事务的门槛,更直接解决青年找不到合适场地和负担不起租金的问题,让青年能专心规划在地行动,不必为场地烦恼。
为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教育部青年发展署「青年社区参与行动2.0 Changemaker计画」运用行动金、辅导共学等资源,支持青年投入地方事务。114年计画徵件自即日起至3月18日中午12时截止,欢迎至计画网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踊跃提案。另2月22日(星期六)下午2点、2月25日(星期二)晚上7点办理线上说明会,邀请学长姐与评审委员重点分享,欢迎报名参加。
信义房屋6日举行「社区一家20周年论坛」,以「社造创生 开启永续台湾」为题,邀请百余位对社区营造议题有兴趣的民眾参与;论坛上公布社区一家大调查,藉此了解社区一家对于歷年得主们的影响与帮助,并邀请产官媒重磅专家与社造工作者交流,信义企业集团创办人暨社区一家计画发起人周俊吉表示,期望透过不断的修正、成长、茁壮,成为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让台湾社区营造往更好更新的方向前进。
教育部青年署114年「青聚点」地方创生人才培育奖励计画即日起徵件,招募长期在地扎根、关怀社区的地方团队成为「青聚点」,只要是合法登记的公司、行号、团体或法人,且提案代表具地方创生或社区行动5年以上经验,可于今年12月17日中午12时前线上提案,加入「青聚点」行列,最高可获得130万元的经费。
宜兰县政府与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推动「东区青聚点」,建立宜兰、花莲、台东3地创生青年交流平台,「叮东!东区青聚点成果展」17日登场,呈现宜花东青年团队串联合作成果,宜兰县长林姿妙表示,县府将持续支持地方创生行动,成为在地青年的后盾,欢迎民眾一同感受东部创生青年的活力。
宜兰县政府与教育部青年发展署合作推动「东区青聚点」,建立宜兰、花莲、台东三地创生青年交流平台,17日举办「叮东!东区青聚点成果展」,即日起至12月8日,在中兴文创园区展出,呈现宜花东青年团队串联合作成果;县长林姿妙表示,希望持续成为在地青年的后盾,欢迎民眾一同感受东部创生青年的活力。
桃园市青年事务局将于11月9日和10日下午1时至4时30分,在中原文创园区1号仓库举办「彩色公路—北岛地方选物店」北区青聚点成果展。活动匯集北北基、桃竹竹及连江等7县市青年创生团队,打造特色市集和互动体验,透过免费DIY活动与满额摸彩等环节,探索北区地方创生无限可能。
青年发展署为鼓励青年将创意化为具体行动,发掘青年对地方创生的潜力,持续办理「113年学习性青聚点Dream Idea绩优点子竞赛」,只要完成本年度至少一堂在地课程的学员或为本届蹲点实作生,将学到的知识结合创意,于10月14日前至「青年社区参与行动」网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提交完整的Dream Idea计画书,为社区的隐形需求或未来发展提出具体行动构想,获奖即可得到新臺币1万元的奖品券与奖状1纸。
教育部青年署办理「113年学习性青聚点Dream Idea绩优点子竞赛」,只要完成本年度至少1堂在地课程的学员或为本届蹲点实作生,将学到的知识结合创意,于10月14日前至「青年社区参与行动」网站提交完整的Dream Idea计画书,获奖即可得到1万元的奖品券与奖状1纸。
教育部青年署藉由学习性青聚点在地课程及蹲点见习,开启青年对地方的认识,并透过Changemaker计画鼓励关心地方事务的青年发起实际行动。113年行动团队「港湾溜鱼文化工作室」及「五渔村How野青年」成员皆从Dreamer培训开始认识地方、参与地方事务,并以具体行动展开「渔」海相遇的创生之路。
随着全球气候变迁影响,永续发展也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推动学习性青聚点计画,113年成立25组学习性青聚点,携手长期关注臺湾永续发展议题的青聚点团队,透过课程和实作引导青年将专长和创意结合,在振兴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珍贵的环境资源。
为提升各国对青年议题的认识与关注,并鼓励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会永续发展,联合国于2000年起将每年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以突显青年与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相关。
閒置场域再利用,不仅创造新的使用功能,也是建立公眾參与机制、开启多元文化想像的契机,更是青年投入地方创生的重要施力点。教育部青年发展署今年25组学习性青聚点中,就有长期关注老宅修缮、虚实空间整合与地方策展的专业团队,将透过开设免费在地课程,培训15至35岁青年发想行动方案,为地方注入创新活力。
閒置场域再利用,不仅创造新的使用功能,也是建立公眾参与机制。教育部青年署今年25组学习性青聚点中,就有长期关注老宅修缮、虚实空间整合与地方策展的专业团队,将透过开设免费在地课程,培训15至35岁青年发想行动方案,为地方注入创新活力。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办理学习性青聚点计画,透过长期深耕在地的资深团队以田野调查、导览体验、风土走读等多元形式,发展出与地方特色相呼应的在地课程,协助15-35岁青年成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场域和主题,并促进更多热爱土地的青年选择留乡、返乡和移居锺情的落脚地。
教育部青年署办理学习性青聚点计画,透过长期深耕在地的资深团队以田野调查、导览体验、风土走读等多元形式,发展出与地方特色相呼应的在地课程,协助15-35岁青年成为Dreamer,找到自己有感的场域和主题,并促进青年选择留乡、返乡。
屏东县高树乡南华国小在2020年遭裁併校,县府为延续居民对学校的生命记忆,让空间更贴近当地需求,将閒置校园摇身一变成为「屏东智慧农业学校」,转型成为屏东首座农业数位科技的教育创新与创业基地,同时成功争取教育部青年发展署的资源建构「南区青聚点」。
桃园市青年事务局为教育部青年发展署之北区青聚点执行机关,为扮演北区地方创生团队共好、地方共创的平臺角色,今年度由青年局带队邀集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新竹县,加上桃园市等五县市之地方创生团队成员前往澎湖县,除拜访当地地方创生据点,团队也与澎湖县政府交流,探索北区青聚点与澎湖青年创生团体相互学习交流的无限可能。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为培育青年对家乡土地的认同,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地方创生发展,办理「学习性青聚点」招募,期透过在地方深耕的团队协力成立青聚点,开办紧扣地方文化特色与发展脉络的「在地课程」与「蹲点实作」,以引导更多有志的青年深入社区、认识家乡议题,建立在地行动与地方创生的基础观念。
桃园市青年局为呈现北区青聚点今年度推动北区7县市(北北基、桃竹竹、连江)地方创生成果,今办理「北区地方生活节」,结合主题短讲、交流活动及地创团队市集,邀北区青年团队及对地方创生议题有兴趣的民眾参与,除让不同类型团队交流,也让大眾更认识在地方各角落努力的青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