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类黄酮素的搜寻结果,共16笔
看似不起眼的大蒜,其实大有好处。肾臟科医师分享有位67岁男子,因肾臟病就医,意外发现罹患末期淋巴癌,歷经艰辛的化疗后,他建议男子多吃大蒜来保健,男子照着做,至今一年半,癌症都没有復发,而大蒜不只对预防淋巴癌有帮助,对预防乳癌、肺癌、胰臟癌等多种癌症,也有好处。
身为水果王国的台湾,夏季怎能少了荔枝!荔枝甜美多汁,总是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一不小心就会过量,因此营养师李婉萍建议,掌握「蔬果579」原则,未吃其他水果的状况下,一天总摄取量维持约20颗以下即可。
蔬果里的植化素对人体有多种健康益处,能提供抗氧化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罹癌风险。营养师高敏敏指出,多样化饮食很重要,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会包含所有植化素,她列举7种顏色蔬果所富含的营养和功效,其中黑色食物跟浅色食材相比,不仅能预防老化性疾病、帮助抗氧化抗发炎,还能减少癌症风险。
橘子是年节必备的水果之一,有「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对此,营养师夏子雯指出,吃橘子时,别把果肉上的白色细丝剥掉,其含膳食纤维及类黄酮素,具促进排便及保持血管畅通的好处。此外,整颗橘子也都含有很丰富的营养,能对人体带来诸多好处。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超级食物」成为红遍全球的营养概念。对此,肾臟科医师王介立表示,超级食物只是一种行销概念,用来描述富含特定营养素的食物,实际上吃得更多也不一定更好。他强调,正确的健康饮食观念,应是饮食多样化,并尝试「吃出彩虹」,也就是各种顏色的蔬果均衡摄取才对。
10月31日是欧美的万圣节Halloween,重头戏就是「不给糖就捣蛋」小朋友扮鬼怪挨家挨户索要糖果的活动。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里斯多福‧达曼(Christopher Damman)警告,糖果可是会对肠道健康有负面影响,平衡之道就是多吃克菲尔等发酵食物,让肠道菌群找回平衡。
国内每年增加1万多名大肠癌患者。肠胃科医师郑泓志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高益生菌比例的肠道微生态,能避免大肠癌的发生,而要增加肠道内的益生菌,建议要少吃红肉、炸物,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与植化素的新鲜蔬果,这能提供身体抗发炎、抗自由基成分,降低大肠癌发生机会。
有些人不喜欢苦瓜的苦味。中医师王大元表示,苦瓜含有胜肽等成分,有助于调控血糖、降低血压及胆固醇,同时因含有维生素C,食用也有助于恢復元气、缓解疲劳,不过,若已是中重度糖尿病或是肾病患者,则不宜多吃。
夏天是荔枝盛产的季节,其口感鲜甜多汁深受不少老饕喜爱。但营养师雷小玲提醒,荔枝过量食用,容易引起喉咙痛、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因此建议一次吃5~6颗即可;另外,也可搭配凉性食物,如绿豆汤、菊花茶、小黄瓜等,以及多喝水、减少其它热性食物,都有助于避免上火。
考考你们!你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多少蔬果吗?是不是都觉得每餐都有吃就好?来来来,营养师直接给你们一个口诀!「蔬果579 健康天天有」
想降低胆固醇,摄取正确饮食至关重要。对此,双和医院心臟内科专任主治医师郝文瑞分享4类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的天然食物,包括植物性蛋白质、植物固醇、水溶性纤维及植物性单元不饱和脂肪酸。他并引述研究指出,若能多元丰富的搭配此4类食物,只要吃得量越多,发生心血管疾病机率也越低。
橘子香甜多汁,是美国癌症学会所认定的30种抗癌蔬果之一,其维他命C含量,比苹果高10倍,1颗便可提供成年人一日维他命C的需要,且富含抗氧化物质,可减少血管壁的氧化压力,可抑制致癌因子发展,强化心臟血管,降低血中胆固醇,但专家提醒,胃酸多者饭前1小时不宜食用,建议改饭后吃。
洋葱是料理中常见配角,其又有「蔬菜皇后」的美称,能为身体带来许多正面影响。对此,台湾营养基金会董事吴映蓉表示,洋葱富含纤维和植化素,具降低血糖、保健骨骼、清除血管自由基、减缓过敏症状、改善便秘等作用,更有研究指出,每周吃2次洋葱能显着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她并分享洋葱买回家可做成「洋葱冰砖」,容易保存且使用方便,像是炒蛋、蒸鱼、滷肉等,随时都可用来代替糖。
谈及蔓越莓,许多人都会想到有助于防止泌尿道感染,其实它还有许多健康功效。对此,营养师王证玮表示,蔓越莓含有非常丰富的植化素,除了能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机率外,还具有对抗乳癌细胞形成、保护摄护腺、加强抗氧化力、改善胃部不适,以及维持血管弹性等作用,值得在日常饮食中摄取。
心肌梗塞让人心生恐惧,除了定期做健检防范外,摄入正确饮食也有正面效益。对此,营养师刘馥萱分享4种能保护心血管的食物,包括无调味坚果、大蒜、洋葱,以及多种顏色的蔬果。其中在蔬菜方面,她推荐可吃菠菜,其富含叶酸,能降低血液中同半胱胺酸的浓度,从而减少血管的氧化伤害,非常适合纳入日常饮食选择当中。
台东县为台湾洛神花主要产区,每年11、12月进入盛产期,今年受海葵、小犬颱风影响,产量锐减7成,目前台东地区农会契作收购价每公斤100元,飙破近20年纪录,旗下洛神花加工食品不敌成本压力,12月中起全面调涨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