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國軍日前展示IDF與F-16復刻版彩繪機,兩架機身本來畫上日本國旗,象徵當年抗戰先進擊落日本戰機的「日之丸」功標,沒想到曝光後,引來日本交流協會關切,空軍司令部於是就把它塗掉了。國防部解釋是怕外界會有不同看法和誤會,但是立委痛批根本是反應過度,自貶國格!

寧可日本統治矛盾

其實,不只「日之丸」自貶國格值得思考,最近在台視8點檔熱播的連續劇《春梅》,幾乎是一部充滿「後殖民主義」思想的戲劇,不僅歌頌日本統治台灣的美好故事,劇中日本警察除了少數1、2個特務之外,其他都是完美、值得台灣人尊敬的統治者。同樣的,從日本留學回台的醫生,更是菁英代表,不只比台灣人高尚,也是在台灣炮製優質被殖民者的代表。

這樣一部電視劇,故事背景在台南漁村,部分在台南市區、台北大稻埕,總體收視率竟然高達2趴以上,如果對照去年「318學運」來看,台灣人普遍還是寧願接受日本統治,也不願意接受大陸「讓利」,這種矛盾性,比軍方塗掉「日之丸」功標還要嚴重。

事實上,《春梅》是以台、日語穿插使用語言,雖然故事以農民抗日做為起點,之後又有一些抗日志士,如蔣渭水抗日的故事放在戲劇中,但是總體跳不開歌頌日本殖民的後殖民主義思想。所謂「後殖民主義」,它是一種文化現象,也就是殖民母國放棄殖民以後,被殖民的菁英還是沒法放棄對殖民母國的美好記憶。

在《春梅》的故事裡,流露的就是這種典型的「後殖民思想」。戲劇中最重要的是在抗日的兩代主角中,都因抗日遭受到挫折,最後都放棄抗日,與統治者和平共處。

在故事中,台灣女子幾乎都因日本統治者是善良、充滿愛心,而頗有好感。同樣的,到日本留學的男主角,娶日本女子為妻,也是理所當然,我們無法說這是種「媚日」的行為,但也是有意把台灣菁英跟日本統治者結合在一起,成為歌頌日本統治的完美組合。

另外,由於故事是發生在台南,所以劇中的台灣醫生,總是有意無意地歌頌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偉大建設,甚至於農村與都市往來的小火車,原本都是運輸甘蔗之用,但是這些運輸甘蔗的小火車,卻能變成穿梭城鄉之間的客運火車,這些都是日本原先作為「農業台灣」的殖民工具,但也因變成台灣農村之間的交通工具,反而受到台灣人民的讚美。

幕後黑手溢美殖民

《春梅》的劇情不僅回復日本殖民台灣的記憶,也是一部典型的「後殖民主義」的戲劇,讓2、3年級的台灣人,重新回到日本統治時期的「美好」記憶,它的高收視率,顯現台灣人至今還是無法擺脫對日本的好感。

其實,台灣南部對日本的好感,要比北部嚴重得多。過去民間流傳的廖添丁,是以「義賊」形象跟日本警察周旋,曾經是廣播說書的最愛,也是最受歡迎的民間傳說。廖添丁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新北市八里一帶,並沒有美化日本警察形象。

所以,《春梅》的高收視率,顯示南部民眾為何會偏好民進黨的主因,也就是北部在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已經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洗刷得差不多,但是南部還是有很深的日本殖民記憶存在。

特別是在抗戰70周年,台視卻能播出一部充滿「後殖民主義」的戲劇,甚至歌頌日本殖民台灣的連續劇,它是否有像「日之丸」的背後干預,以台視幕後的背景,多少應該也有日本人出手干預才對。(作者為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大學教授)

#日本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