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就職演說中,是發現在川普離任之後,他更強調要尋求美國內部團結。但言辭中,並沒有任何隻字片語提及到如何修補在川普4年任內受創甚深的中美關係,當然就更沒有任何的著墨在美國兩岸政策的重塑。
但在另方面,就在他宣誓就職的前一天,他任命的幾名閣員在參議院出席聽證會上所提出的政策證詞,確是沒有忘記要支持台灣,但也幾乎一致表現出反中的心態,這可說是補充了拜登在就職演說中可能刻意省略對兩岸政策的表態。其實若用「川味」一詞來形容今後拜登團隊對華政策的走向,可能更為傳神。
有外國媒體分析,拜登政府未來可能不會像川普時期一樣快速升溫美台關係,但也不會急速降溫至廢除前任留下的政策。不過,曾擔任過AIT駐台處長的包道格分析,他不期待中美關係會在百日內有什麼重大突破,例如宣布一系列政策變更的重大聲明。不過他認為「這是有助於中美關係冷靜一下」。
對北京來說,反應卻是兩極化。軟的一面,像針對拜登在演說中「中美關係」沒被提及,但外交部的回應卻認為,可從拜登的「團結說」延伸到中美未來發展的期待。
但北京也有硬的一面,北京在1月21日拜登宣誓就職當天就宣布,對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負有主要責任的美方28名官員實施制裁,包括了在川普政府擔任國務卿的蓬佩奧,這等於直接給拜登一記耳光;而《人民日報》則在第二天再刊文指出,「任何國家和勢力都不要指望中國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儘管外界觀察,拜登應會以更柔和迂迴的方式處理美中關係,對講究「交情」的中國,拜登與習近平的私人交往關係,屆時可能發揮相當的作用。這話或有些道理,但若再以深諳中國決策風格的角度來看北京立場,就必須知道2021年是中共建黨100周年紀念,國家需要統一,主權需要完整,可能比什麼都來得重要。所以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2021年對台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講話的一段內容裡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這無異就是暗示:「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是中共第一個百年的目標,不可能會有任何的妥協空間。
值得提醒的是,習近平在2018年12月18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會上,曾提到過「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段話應是希望兩岸雙方能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達成國家統一的願景。在面臨2021年的第一個百年時,習近平的促統心情,似乎可以更深刻體會。
有意思的是,在過去一段日子裡,「國家統一法」儘管甚囂塵上,但官方保持緘默。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的新年談話裡重申,「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即使台北釋出具有善意的說法,可是近來情勢的發展,竟然讓官方色彩甚濃的「中國台灣網」,在1月20日的發文中指出:「若民進黨當局持續在台獨路上躁動、冒進,包括台獨分子清單、國家統一法等利器均將一一祭出。」把「國家統一法」一詞正式搬出,等於是宣告兩岸最終的定局。(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