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身分定位後的動態互動,包括自我定位和他國定位。自定基於自我認知、自我期許;他定則是相關利害國家對一國的認知、期望與要求。
自己想穿什麼鞋子、適合穿什麼鞋子,可以根據偏好自己選擇,別人也會基於對你的身分認知與利害考量而期望甚至強迫你穿特定品牌與型號的鞋子。
中美兩國這次阿拉斯加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開門見山就拋出一隻美國製的鞋子,要中國換上,說穿上後走起路來才能符合「依據規則」的國際秩序。中國哪肯換鞋穿?心想這根本是削足適履嘛,中國明明已經長成大塊頭,為何還要改穿美國製的小鞋?何況現在穿的是聯合國製造的鞋子,很合腳,好走路,美國憑什麼要世人都穿美國製的鞋,還說這是普世規格?
說到鞋子,美國就有氣。香港穿的鞋子是英國和中國聯合製造的,現在香港的腳變大了,換上同一品牌大一號的鞋子是理所當然的,中國卻硬要香港換穿中國製的鞋子,還縮小一號,簡直霸道!
對台灣也是,什麼一國兩制的統一,硬要把台灣從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改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無非強行把台灣鞋脫下,換上中國鞋,還縮小尺寸,剝奪台灣的民主。
美國最鍾愛的是日本的穿鞋方式,由於政治與外交緊跟美國,經濟則自主發展,所以右腳穿美國鞋,左腳穿日本貨。1980年代時,日本鞋輕巧而有彈性,經濟直追美國,於是迫其簽訂廣場條約,在日本鞋上加裝鉛塊,讓他走慢一點,果然為日本帶來失落的30年。
美國迫使他國換鞋確有光輝奪目的歷史。當年的蘇聯,穿了一雙俄國自製的社會主義大鐵鞋,扎扎實實在軍事、太空競賽上與美國並駕齊驅,偶爾還超前。美國憑著強大的經濟實力,鞋子不斷迭代更新,蘇聯則因體制僵化而經濟發展滯後,沒錢換上新鞋,連修補舊鞋都有困難,所以鐵鞋嚴重生鏽、破損,最後報廢了,國家也被拖垮了。
俄羅斯丟了鐵鞋,換上釘鞋,想借助民族主義的彈力後來居上,幾年後剛好碰上油價大漲,好似跑道更新後跑速大增,一時也飆速而興風作浪起來,奈何近幾年油價大跌,跑道陳舊破損,速度大減,國威隨而衰頹。
英國今年換上新鞋,過往勉為其難穿的歐洲聯盟鞋,20幾個國家穿著統一款式的鞋子,實在無法彰顯大英帝國的光彩,雖然在歐盟境內通行容易,而且互通有無,有些事還協調一致,不無好處,但眼見窮親戚穿著歐盟鞋就可以自由到我家來打零工、拿東西,是可忍孰不可忍?乾脆脫下歐盟鞋扔掉,重新穿上英國手工製造的鞋子。搶回自主權穿上自製的鞋子,好是好,但做工古老,穿老鞋子好不好走還不知道,還要擔憂蘇格蘭、愛爾蘭會不會換掉英國鞋,也穿上自製的鞋子?
一海之隔的法國,穿著精品等級的外表精緻鞋子,但畢竟老舊了,斑駁顯眼,還會進水,能撐多久?德國工藝到家,穿的自製鞋看似笨拙,卻很厚實而穩固,且能避震,足可行穩致遠。至於美國佬,穿的鞋子粗大又扎實,走起路來地表震動,踢起人來皮開肉綻。
鞋子看似平常,但製鞋與穿鞋頗費心機,是否強制別人穿特定鞋子又是另一個謀算。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