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隨著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簡稱「阿塔」)部隊節節進逼首都,總統加尼出逃,政權和平轉移到阿塔手中。諷刺的是,美國總統拜登4月宣布從5月開始撤出阿富汗,預計到911前完全撤出。不料時間未到,美國僑民已被迫倉皇撤出。
美國在2001年以反恐名義進入阿富汗,推翻阿塔執政,扶植親美政權上台。10年後剿滅了恐怖襲擊的主謀賓拉登,但仍持續協助政府軍打擊阿塔。然而前後20年,投入無數人力財力卻幾乎一無所獲,狼狽離開,留下滿目瘡痍、亟待重生的土地。
反之,拜不得人心的貪腐政權所賜,20年生聚教訓的阿塔,重掌政權後一改過往形象,宣布多項和平、包容、世俗化政策。阿塔重返首都前,與中、俄都有默契,會加強區域的基礎建設與經濟合作,重建嶄新的阿富汗。如果阿塔日後履行承諾,並與周遭的中、俄、伊朗、巴基斯坦形成更緊密的經濟互動,那麼20年美國等海上霸權所帶來的戰亂就將遠去,歐亞大陸的文明活力得以重生。倘真如此,那麼815就會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
海陸權勢力消長,還有兩個815不得遺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世界大戰告終,歐亞諸國開始休養生息,也標誌著美國海上霸權的開始。戰後,美國以布列登森林會議建立的金本位體系,將美元與黃金以1盎司35美元綁定,逐漸開展全球經濟新秩序。然而,美國介入韓戰與越戰造成財政大量失血,逐漸喪失承諾兌換黃金的能力。1971年8月15日,在面對通膨與失業率節節高升的背景下,尼克森總統突然宣布關閉黃金窗口。上月前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加騰(Jeffrey Garten)出版新書《大衛營3日:1971年的秘密會議如何改變全球經濟》,就精彩描述當年尼克森決策過程,為美國經濟解脫金本位枷鎖奠下基礎。人們將這天突發其然的決定稱為「尼克森衝擊」。
「尼克森衝擊」徹底改變了世界貨幣金融制度,國際貨幣進入浮動匯率年代,各國貨幣從此完全依賴於國家信用。今年5月美國眾議院提出的「金本位透明法案」,主要訴求就是現行信用貨幣體系使美元在平均一代美國人間,就損失50%的購買力,長此以往美元將前景黯淡。此外,信用貨幣體系也令全球人民付出代價,加大槓桿形成層出不窮的經濟危機。過去10多年間,美元信用地位急劇下墜,各國央行的「去美元化」過程加速。美國財政紀律的控制是保證美元霸權得以維繫的關鍵。也因此,川普及拜登的海外撤軍有其必然性。
二戰結束至今不過76年,然而海陸權消長的進展迅速。從日本投降,確立美國海上霸權;到金本位告終,加速美元金融霸權;再到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象徵美國海權的收縮,與歐亞陸權的重建。過去好幾個世紀才完成的帝國盛極而衰週期,如今的軌跡卻短短不到80年。
霸權的黃昏也許不是壞事,一方面美國得以專注解決內部社會矛盾;另方面,全球也可能因此而進入更平等、共享、合作、包容的多元國際社會。如此,美國霸權雖然丟了面子,全球人民卻可能得到發展與建設的新契機。(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