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中國國家主席換屆以來,中國改革、轉結構的政策沒有停止過,從一開始的打擊貪腐、影子銀行、供給側改革,到現在的對於教育、互聯網等行業監管,但為何投資人對於近期的政策表現出比過去更偏悲觀的反應?主要在於投資人擔憂中國的嚴加監管將會影響中國產業的蓬勃發展,尤其2020年經濟強力復甦,對比2021年預期總體經濟增幅回落的情況下,加深了市場疑慮。

近期密集的產業政策推出,給市場第一個想法皆屬負面,但若認真思考,中國近期一連串被解讀為負面的產業政策,或許並沒有這麼負面。

短期中國經濟數據不如市場預期,這樣的狀況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持續。以大格局來看,中國一連串的產業政策究竟想做什麼,可以從幾個方向思考。

中國在改革大躍進經濟強勁增長後,中國龐大的經濟體已經面臨到一些問題,人口結構開始轉變、人口紅利消失,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幅成長的互聯網平台壟斷,學齡孩童的沉重課後壓力,經營效率較好的私人企業,融資管道卻不如效率不彰的國營企業,債務問題與中美貿易戰等等事件都顯示中國產業結構及社會面臨轉型的必要。

經濟學人形容中國正在做一場豪賭,而這帶來挑戰、危機,同時也帶來轉機跟機會。

在一連串的開放之後,投資人或許已經漸漸遺忘中國並非自由經濟而是計劃經濟,回想中國提出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加上近幾年的中美貿易戰,就不難理解中國近期產業政策的轉向。

未來,中國產業的發展將會較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投資思考的方向需要轉變,過去表現很好、評價面高的行業,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不會再享有高評價,而過去市場不注重的行業則有可能會成為亮點。依據推出的政策配合十四五規劃,可以明確的方向是高端製造業、中國自主可控會成為重點產業。近期提出的專精特新包含相當多的方向,中國政策所大力扶持的方向將會在一些細分領域出現領先者。

至於哪些產業很有可能不再會是寵兒?中國政府祭出的行業監管政策,大體上可以分為反壟斷、金融監管、數據安全及社會福利等方向,涉及這些政策轉向的行業很有可能改變過去享有價值面偏高或是政策扶持的狀態,必需消費也將因為人口紅利消失而不再是必然成長,消費將轉向具有訂價權的消費品。

均富社會提出後,市場一片譁然,然而,中國頂層所得人口比例已經達到美國水準,貧富不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如何做到中國政府提出的均富又不傷害股市?通過稅制改革與社會福利制度是大致的方向。

目前投資人對於中國市場普遍感到不安,但其實並不需要這麼悲觀,有政策受害者就會有政策受惠者,有經濟結構轉型的受害者同樣就會有經濟結構轉型的受惠者。

如同去年初疫情肆虐時,市場一片悲觀,但仍有產業可以脫穎而出,而市場在恐慌下跌後,也出現經濟復甦的強力反彈。危機就是轉機,投資人須謹慎理性分析近期的政策,配合中國的計劃經濟目標,就可以找到未來的投資方向而不需要恐慌。

#投資人 #行業 #中國 #結構 #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