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台的新動作漸趨密集,先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藉大陸重返聯合國50周年之機宣示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後是蔡英文接受美媒專訪曝光美軍在台事實,兩件事在兩岸均掀波瀾。外界分析認為,無論是美方還是蔡英文,都將過去一些只能做不能說的事擺上檯面,進而得出結論,美國在兩岸問題上可能正在從過去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這顯然是一個誤判。眾所周知,美國的利益所在就在於兩岸政策上的戰略模糊,不明確表態也不公開介入,同時避免兩岸走向統一才最符合美國利益,一旦公開選邊站隊,美國就失去了對另一方討價還價的籌碼,這個損失是顯而易見的。基於這一邏輯,美國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輕言支持任何一方,換個角度也可以認為,真要走到那一步,也說明美國在兩岸已經無牌可打,面臨攤牌的窘境。
現階段的各類挑釁,與其說美台在做出戰略調整,不如說是看透了大陸的戰略底線,即大陸倍加珍惜眼下的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因此不會輕啟戰端,而美台也可以將之作為自己的戰術窗口期,從中謀得一些形式意義上的好處,甚至賺得一些實質好處。
具體而言,既然大陸隱隱約約已經劃定了某種底線,那麼在這個底線之上,美台就可以採取不少行動,比如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比如台灣往法理台獨路線上的進一步試探,以及最主要的,台灣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深度,同時支援美方抗中的戰略利益,為大陸崛起製造障礙。
這可能也是大陸為了實現自身發展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讓美國和台灣可以藉此機會愈來愈暢通無阻的提升彼此的合作層級。事實上,許多小國也發現這一巧門,開始製造各式各樣的事端,特別是通過提升與台灣的關係來獲得一些回報,包括台灣的現實回報和美國的支持,他們也充分認識到,大陸雖然會有一些因應措施,但不會真的採取反制行動,因為這對大陸自身的形象和對外合作空間的開拓都沒有好處。
但無論如何,這對大陸也意味著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目前來看,大陸的策略是以拖待變,透過其他領域的合作降低中美對抗的預期,避免美國採取更為激進的政策,至於目前這類挑釁動作,鑒於都是口舌之爭,在實質層面尚未有燃眉之急,所以也就回之以口舌。
至於國際上的各類競爭,大陸也只能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姿態一一面對,防堵可能出現的任何破口,同時避免大陸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走向惡化。在此過程中,大陸的問題是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以便安撫相關國家或者抵銷他們的衝擊。
當然,這一混沌的局面不會長期持續下去,待到大陸的實力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大陸與其他國家的相互依賴足夠深化,美國可以要脅大陸的籌碼愈來愈少,而台灣可以發揮的舞台空間也會愈來愈小,到那個時候,這個戰術窗口期也就走到了盡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