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已宣布自11月開始每月至少縮減1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金管會主委黃天牧8日表示,美國這次是採取可預期式的鴿式退場,市場資金會減少,但台股有自己的資金動能、目前仍維持,加上基本面仍佳,即目前並不用太擔心。

台股2021年以來仍維持17%以上的漲幅,排名全球第二,最後兩個月是否能維持排名?黃天牧表示,台股基本面良好,國內投資人也對台股很有信心,現在就看11月公布的上市櫃公司10月營收及前三季財報。

黃天牧表示,外資進進出出,有其投資策略,且有匯出亦有匯入,目前不能說「外資撤退」,且台股有自己的資金動能,對外資進出應平常心看待,「我不認為是重要的問題」。

過去各國央行執行量化寬鬆政策,市場資金充沛,台股在投資動能上亦有助益,黃天牧表示,各界都在關注美國縮減購債的時間表,這次採取逐步縮減購債規模的可預期式鴿式退場,是一種拉長時間、降低影響的處理方式。

黃天牧強調,美國縮表,市場資金會減少,但台股有自己的資金動能,基本面佳、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期仍亮麗,不能單以外資的進出就去判斷台股的走勢。亦即外資已不是台股走向的唯一指標。

先前金管會在當沖稅式支出報告中分析美國若縮表,台股日均交易量可能減少四成,即可能降到2,500億元左右,黃天牧也強調,那是用歷史資料推估,並沒有考慮最近的現狀。他說,他心中對明年台股交易量的評估,並不是像稅式支出所列。

即在台股基本面及台灣經濟支撐下,黃天牧不認為台股會因此欠缺資金動能、也不認為日均交易量會大幅縮減。

#退場 #美國 #重要 #有自己 #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