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已簽署行政命令,把核能包含在菲國能源多元化來源之列。
■Philippine President Rodrigo Duterte has signed an executive order to include nuclear power in the country's energy mix.
菲律賓總統府3月3日公告,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已在2月28日簽署第164號行政命令,在菲國能源多元化政策中把重新啟用核能的可能性包含在內,因為菲國政府準備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廠以達成減碳目標。
菲國能源部長庫西(Alfonso Cusi)支持核能,認為其有助減輕供電壓力和解決高電價等問題。能源部次長厄吉薩(Gerardo Erguiza Jr.)說:「重啟核能的政策是國家核能計畫的開始。」
在新政策之下,菲國聲明「將保證核科技做為和平用途,鎖定在安全性、國家安全、能源自給自足和環境的可永續發展等關鍵原則。」這是根據高度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認定核能是可靠、具成本競爭力、和對環境友善的能源。
高電價阻礙經濟發展
安全疑慮令菲國凍結核能計畫多年,但全球減碳成大勢所趨,加上高電價和季節性停電妨礙經濟發展,讓菲國愈來愈急於以潔淨能源取代石化燃料,核能成為重要選項。
杜特蒂的六年任期在6月屆滿之前,他以行政命令尋求重啟核能被視為重大里程碑。
雖然這看起來很倉促,但其實在他簽署行政命令把核能列入能源結構內之前,菲國的核能計畫機構間委員會(NEP-IAC)在前期可行性研究與公眾諮詢中,都建議使用核能。
在杜特蒂簽署行政命令後,該委員會小組將研究評估,是否能將被封存35年但從未啟用過的巴丹核電廠(BNPP)重新啟動,並列入國家核能計畫。另外,政府也將會尋求其他可興建核電廠的地點。
巴丹核電廠1984年完工時為東南亞首座核電廠,耗資23億美元,但1986年發生舉世震驚的車諾比核災,引發菲國社會對核能的安全疑慮外,加上該核電廠興建過程涉及貪污舞弊更令人擔心施工品質,因此其尚未營運就被封存。
自2009年以來,巴丹核電廠對外開放成為旅遊景點,希望透過觀光收入來支應部分維修費用。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2017年研究指出,修復巴丹核電廠的費用在30億到40億美元之間。
民眾態度偏向開放
第164號行政命令指目前民眾對使用核能的可能性是持愈來愈開放態度。因為2019年的公眾對核能認知調查顯示,對於使用或修復現有核電廠的可能性,近79%菲國民眾表示同意或接受。65%民眾同意蓋新核電廠。78%對了解更多關於核能是持開放態度。
該行政命令的內容指出,為了讓菲國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必須保證國家有可靠、具安全性、可永續經營、優質而價廉的電力供應,這包括要有充足的發電原料庫存來保證電力供應不會中斷。
其強調使用核能將解決菲國對潔淨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問題,因為在2040年底前的潔淨能源需求量是每年成長4.4%,這增加的需求量相當於每年68百萬瓩(千瓦)(GW)潔淨電力。
儘管菲國有各種理由推動核能,但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卻認為杜特蒂政府這樣做,正帶領菲國走向像蘇聯車諾比和日本福島核災那樣的可怕災難。
對於外界的憂慮,厄吉薩表示,核能的監督框架仍然需要國會立法,核能計畫的未來,還是要看下一屆政府的態度而定。
菲國將在5月舉行總統大選,目前民調遙遙領先的是前獨裁者馬可斯的兒子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當地媒體報導他已表示計劃「重訪」巴丹核電廠。該核電廠是1980年代年馬可斯任內下令興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