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灣》由民歌手潘安邦唱出童年在澎湖與外婆的祖孫情,是70、80年代火紅歌曲,4、5、6年級生上KTV必大展歌喉哼唱一段外婆澎湖灣。如今教育部把國語辭典外公外婆加註為阿公阿嬤,《外婆的澎湖灣》變成《阿嬤的澎湖灣》,味道全沒了,不知該如何唱?

教育部改名外公外婆已引發各界議論,教育部長潘文忠還表示會把外孫及外孫女也加註「今亦稱為孫子、孫女」,網路更是一片罵翻太閒了。看看疫情當下,各部會為了防疫與雞蛋忙翻天,唯獨教育部只因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質詢外公外婆有性別歧視疑慮,忙著修改國語辭典親屬稱謂,真是吃飽撐著沒事幹。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古有明訓,所謂齊家用白話說就是經營好家庭,而外公外婆等稱謂正是華人社會親屬認知,是維繫親情經營家庭的華人傳統。潘文忠呼應王婉諭的質詢,強調改名加註是為了落實性別平權精神,不但莫名其妙,未來還會混淆民法親屬相關親等認知。

面對各界質疑,王婉諭16日在臉書急po文,分享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解釋,強調「內外之分」是傳統家庭中形成男尊女卑、性別歧視的根本原因,「外公外婆」並沒有不見。不是未來都不能叫外公外婆了,還反批外界質疑是惡意攻擊言論。

王婉諭不談社會安全網,硬拗外公外婆涉及平權的「宏觀大論」,就當是無聊民代的蹭聲量,但潘文忠跟著瞎起鬨就教人不得不搖頭了!面對疫情及少子化浪潮,教育部該忙、該改革的事務不勝枚舉,絕不會是《外婆的澎湖灣》要改唱成《阿嬤的澎湖灣》,偏偏潘文忠只在意更名外公外婆,真不知教育部在瞎忙什麼?

#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