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台灣社會面臨通膨與物價騰飛的衝擊已是不爭的事實,大概也只有綠營官員看不到,品牌雞排已賣到一片80塊,比一個普通便當還貴的地步。尤其近來飼料漲、鬧雞荒,農委會不是也預言豬肉、雞肉都會再漲?不僅如此,最近不要說鼎泰豐在漲,麵包狂漲,高麗菜、香蕉漲幅驚人,連可樂、沙士都在漲,民眾擔心的是接下來是不是又會有一波漲價潮?究竟還有甚麼東西是凍漲的?
眼看漲聲響起,物價全面性上漲,昨天我在立法院質詢主計長朱澤民,未來物價是否有回跌可能?換言之,也就是政府在應付通膨之際,對物價穩定有無具體方案,還是如大多數消費者認知,有些價格漲了上去就跌不下來、沒有回頭路?沒想到主計長居然說,「我不是神童,也不是盲眼婆婆」?
但要說起神童級預測,誰能贏過主計長呢?去年所有人都在警示通膨蠢蠢欲動,油價更從每公升20元出頭飆到年底突破30大關,但主計長等一票官員死鴨子嘴硬,假裝看不到萬物齊漲的趨勢,一整年堅稱國內沒有通膨壓力,硬說沒有超過2%警戒線就沒有通膨問題。這種神童級預測,除了有大內宣效果,對因應現實衝擊根本是虛功一場!
結果自去年八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首度衝破2.34%開始,之後就沒再低於2%,到今年四月份CPI年增率3.38%,更已是連續兩個月漲逾3%,是九年半以來最大漲幅;其中,核心CPI上升2.53%、是十三年來新高。
尤其與上班族、年輕族群等外食族密切相關的四月份外食費,更上漲5.56%。也證明民眾對物價波動的直覺是對的,今年物價上漲問題越發嚴重,尤其主計總處之前還試圖安撫大眾,餐飲價格波動是隨著年節效應邁向高峰,但已逐步趨緩。怎麼四月份外食費漲幅還創161個月以來新高呢?
CPI七大類中,食物類上升6.91%,菜價狂飆27.7%,蛋價漲幅21.39%,人民生活壓力歷歷在目。物價上升又快又猛,民眾深深有感,怨聲載道,早不是新聞,只是官員矢口否認罷了。反倒是官員的無為無能,以致延緩政府各項應變措施。國王的新衣一經揭開,百姓苦於物價騰飛的現實便無從狡辯。
尤其最讓我們擔心的,官員們只知接連吹噓經濟指數一片長紅,卻看不到受K型經濟影響,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實。同樣是家庭每月支出暴增數千元,受創程度大不相同,結果家庭可支配所得越低,CPI卻越高;代表著低所得家庭、升斗小民受到衝擊比所得最高20%的家庭更重,這樣的社會公平嗎?
物價步步高升,薪水卻不見漲,工作機會也受疫情擠壓,所得分配差距更是越拉越大,官員們看不見嗎?政府對於弱勢族群生活所需不該投入更多關注嗎?
國內因素之外,高高在上的官員們不知道,台灣是標準的淺碟型經濟、外向型經濟,進口物價一波動就會帶動整體物價上漲嗎?尤其,國際趨勢又剛好走到高物價、高通膨和高利率的新時代,國際通膨加上新台幣貶值,台灣受到輸入型通膨衝擊不就更大嗎?
當然,目前台灣整體經濟尚佳,還談不上停滯性通膨的風險,但斷鏈風險就不存在嗎?如果加上國際性因素帶來的動盪,只怕官員們持續性的輕忽與怠惰,一昧地樂觀看待,就可能是未來危機風暴的開始,絕不可不慎!(作者為立委、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