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於防疫的政策趨向「與病毒共存」,但隨著疫情的蔓延擴大,我們仍須要對台灣當前防疫政策進行一番總體檢,裨能察疑補缺、調整歸正,使人民的健康能得保障、心理能免於恐懼、百業能順利發展、決策效能充分發揮。
眼前呈現出的問題是政府對於防疫的決策作為,並沒有如其所說的超前部署,而是讓整個台灣陷入了全民染疫的危機,此種狀況已然讓全民在生活與經濟上陷入無底的深淵與恐懼。「防疫如作戰」絕對不是口號,而是需要政府與全民共同戰鬥的一場硬仗。
這場攸關國家社會與人民生命安全的戰疫,是否能有效的運用人力與物力資源,以及周密的防疫政策是具有決定性的關鍵。根據2022年6月1日疫情指揮中心的相關報告,我國的染疫人數,累計確診2121231人,新增確診88,247人,死亡人數累計2,377人,新增死亡人數122人,周死亡率約平均值111人。以上數據暴露,執政當局的防疫政策未能適時的運用全球防疫資訊,與對全國防疫物資及醫療量能的整備,並沒有完善的規劃資源與運用,且決策規劃與過程充滿了個人色彩與政治的權謀,如此的防疫政策是如何能有效的面對病毒的變異?
因此筆者認為在面對國際性的新興傳染病疫情,必須有效的獲得疫情與病毒相關的情資,對於預防醫學其層次與問題,必須有完善周密的給決策者提供建議與方案,對防疫的建言必須廣納,建立一套預防、整備、動員、持續作戰的生物安全防護網,給予醫護有效的防護裝備及適時購置藥品衛材以安人心。
另中央與地方在公共衛生防疫系統的完備,以明確的防疫政策作有效的指導、溝通、建構其周密的防疫計畫與執行、專業技術整合,建構強效能的防疫監測、通報、指揮體系及友善的防疫醫療照護系統。
防疫的問題,不是只有疫苗、口罩及快篩試劑,它包含了公衛體系的決策與防疫形勢的轉變,從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病毒的變異與基因突變,整個指揮中心不能只有數字,而是須從公衛及醫護人員的調度、資源管理與預算使用,作全面性的問題與研究,找出問題,解決疫情的缺口,並從人本的角度來思考這場疫情的持久性問題,來完善整體的防疫作為。
台灣的病毒研究與基因序列分析,是我們可以在全球防疫上做出有效的預防及貢獻。然而疫情的持續延燒,我們應省思如何整合醫、牙、藥、護、公衛、醫檢的全盤性防疫資源作為,及疫情指揮中心之決策指導與精進防疫機制等方向做通盤檢討。放下政治意識形態與算計,正確的決策作為,善用組織建構防疫網、做好整合式分析決策,真正有效防止疫情擴散,保障人民健康,使百姓免於恐懼,以維護國家與全民安全。(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聯合校友會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