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真的都會再利用?這或許是很多人的疑問,根據環保署公告,全國資源回收率高達55.14%,然而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基金會與foodpanda合力發起的回收習慣統計發現,竟高達68.3%民眾答錯日常生活中常見垃圾如電子發票、便當盒等回收分類,顯示民眾環保意識仍待加強。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基金會今(7)日舉辦「101個台灣人必懂的垃圾分類回收大百科」網站上線記者會。
日前RE-THINK與foodpanda合作,發起台灣史上最大回收素養調查,3.7萬樣本中超過9成民眾都表示有回收習慣,但回收知識僅在及格邊緣,高達68.3%民眾答錯日常生活中常見垃圾如電子發票、便當盒等回收分類,民眾也坦言回收相關知識來源多為垃圾桶上的標示。
RE-THINK行銷公關總監王滋鮮說,回收有3個要素,就是正確分類、收集成本合理以及處理成本合理,若民眾不了解垃圾分類,垃圾量不減少,對環境危害將非常大。
RE-THINK創辦人黃之揚指出,「每個迷路的垃圾,都有個丟錯的主人」,研發超過1年的「回收大百科」整理出包括塑膠袋、安全帽、花盆、濾水器濾心等101個最常見卻常被丟錯的生活垃圾,其中也包含民眾常有的迷思,如電子發票、絨毛娃娃、橡皮筋等其實屬於一般垃圾,沾上油污的便當盒卻是回收垃圾。
黃之揚強調,「如果每個人的回收常識都不同,那就是社會問題」,今日「回收大百科」線上資料庫網站將上架、線下教育巡迴今年將舉辦,持續在線下展現影響力。
foodpanda資深公共事務經理郭昕宜說,2019年開始foodpanda就在推動減塑及免洗餐具減少使用的計畫,也在點餐APP新增「不主動索取免洗餐具按鈕」,雖然被消費者罵翻,但截至2020年10月,一年省下的免洗餐具高達530萬公斤,成效非常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