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宣布,136個國家和地區就國際稅收制度重大改革達成共識,並發布《關於應對經濟數位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的聲明》,其中,支柱二為全球最低稅稅率訂為15%,預計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增加1500億美元的企業所得稅收入。
據第一財經分析,此次《聲明》中基本延續了7月相關改革內容,但也有些變化,比如明確全球最低有效稅率為15%,而非之前的「至少15%」,並稱這一稅率未來不會提高。此次同意全球稅改方案的國家和地區增加至136個,包括7月未加入的愛爾蘭、愛沙尼亞和匈牙利。
針對一些跨國公司將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的逃避稅行為,越來越多國家希望聯手嚴打,改變現有的國際稅制,從而確保國家之間更公平地分到跨國公司的利潤。
這對於像愛爾蘭這樣的避稅地國家或地區不利。愛爾蘭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2.5%,匈牙利更是不到10%。全球最低稅實施後可能會造成低稅地國家資本外流。
第一財經分析,中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高於15%全球最低有效稅率,目前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最低稅制度對在華企業影響不大。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表示,此次《聲明》還有一些變化,比如新增處於國際化活動初始階段的跨國企業豁免適用低稅支付規則的規定;將全球反稅基侵蝕規則經濟實質排除比例的過渡期由5年延長至10年等。
蘇州大學國際稅收戰略研究與諮詢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姜躍生撰文分析,中國已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近2.5兆美元,除少量企業外,外資企業的整體實際稅率就會高於全球最低稅率,全球最低稅在中國不會形成明顯的利潤轉移和稅源流失。但需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全球最低稅的「蝴蝶效應」所引起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