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傳立陶宛已經重回中國海關系統,但北京仍持續對立陶宛的貿易施加更多壓力,除了將其在中國海關清關等級降至最低之外,還要求多家跨國公司斷絕與立陶宛的關係,否則將面臨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的命運。

一名立陶宛政府高層和一個行業機構告訴《路透》,中國以排除跨國企業進入大陸市場威脅他們斷絕與立陶宛的關係,這使得跨國企業捲入立陶宛與北京之間的爭端。

《路透》說,中國外交部沒有立即回應媒體對此事的評論請求。

駐立陶宛的台灣代表處上個月掛牌運作後,中國把其與立陶宛間的外交關係大幅降級。在經貿關係上則一度將立陶宛從海關清關系統名單中剔除,隨後又重新列入,但將立陶宛列為最低等級。

報導說,立陶宛與中國的直接貿易額不大,但其出口導向經濟中,有數百家公司生產傢俱、雷射器、食品和服裝等產品,供應給那些在中國銷售的跨國公司。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亞多門納斯(Mantas Adomenas)告訴《路透》:「他們(中國)一直在向跨國公司傳遞資訊,如果他們使用立陶宛的零部件和用品,他們將不再被允許向中國市場銷售或在中國取得供應。」「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公司取消了與立陶宛供應商的合同。」不過,他沒有提供受影響的公司或供應商名稱。

代表數千家立陶宛公司的立陶宛工業家聯盟(Lithuania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證實,一些從立陶宛供應商購買商品的跨國公司已成為中國的目標。「本周我們第一次看到中國直接向一供應商施壓,要求其放棄立陶宛製造的商品。」該聯盟的主席簡努樂維休斯(Vidmantas Janulevicius)表示,「以前我們只是感到會有這個威脅,現在這些威脅變成了現實。」

他談及一家歐洲公司時說,「對我們來說,最痛苦的部分是一家歐洲公司,許多立陶宛企業是這些公司的供應商。」不過他沒有點出公司名字。

文章來源:獨家:中國施壓跨國企業斷絕與立陶宛的商業合作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表示「不瞭解有關具體情況」,但他強調,「中方一貫按照世貿組織(WTO)的規則辦事」,「立陶宛背信棄義,公然違背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向中方所做的政治承諾,在世界上製造『一中一台』,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國際上開創惡劣先例,性質極為惡劣。我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

#立陶宛 #中國 #供應商 #跨國企業 #斷絕商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