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表示,或許普通感冒生成的抗體,也可以對新冠肺炎有一些保護作用。這似乎證明了新冠肺炎正在感冒化,也可能成為其他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方向。
BBC報導,2020 年 9 月,研究人員募集了52 名尚未接種疫苗,但與被檢測出 Covid-19病毒陽性的家人一起生活的人。在為期28天的研究期間,有一半的人被傳染Covid-19,但還有半數的人仍然健康。調查發現,這些沒有被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他們血液中的記憶T細胞濃度頗高。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先前也有一些呼吸道症狀,也就是打噴嚏、流鼻水,但他們也確實並非Covid患者。也就是說,他們可能得的是普通感冒,而且是由冠狀病毒引發。
專家解釋,我們常說的「感冒」,其實是多種病毒都可能引發的上呼吸道疾病,而「冠狀病毒」就是會導致感冒的其中幾種病毒。目前學界發現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其中有4種(人類冠狀病毒229E、人類冠狀病毒OC43、人類冠狀病毒NL63與人類冠狀病毒HKU1),會引發普通感冒,其他3種:SARS、MARS與SARS-COV-2,才是引發2003年非典型肺炎、2010年中東非典型胺炎與2019全球肺炎的病原。所以,感冒產生的抗體,對COVID-19也有一定程度效力。
但是專家也強調,感冒後的免疫時間很有限,不能因為自己得過感冒就以為獲得長期免疫,接種疫苗仍然是防疫的關鍵。
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西蒙克拉克博士(Dr Simon Clarke)說:「千萬別以為得了感冒就可以免受 Covid-19 的侵害,因為會引發感冒的病毒很多,冠狀病毒僅佔感冒的 10~15%。」
不過,這項發現仍然很重要, 使科學家更瞭解人體的防禦系統是如何對抗病毒與感染,並有助於未來的疫苗開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