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澳洲所繫放的「彎嘴濱鷸」,飛越大約7500公里來到台灣,被攝影師王素滿在台南學甲溼地生態園區發現,並清楚拍下牠右腳上的橘色足旗「LA」,讓不少愛鳥攝影家及保育人士驚喜不已。
彎嘴濱鷸是台灣普遍的過境鳥種,在台南、嘉義最常見,每逢春季4、5月北上及秋季8月南下的紀錄較多,少數會留下過冬。其雌雄鳥同型,常出現在海岸沼澤、溼地、鹽田與鷸科混棲,以及在淺水間活動覓食,攝取沙蠶、螺貝、蝦蟹及昆蟲。
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表示,1992年4月25日中華鳥會繋放中心,在台南四草記錄到1隻掛有澳洲橘色足旗的「彎嘴濱鷸」,這也是台灣第一次正式的國外足旗紀錄;昨天有攝影師在學甲溼地驚見1隻、也是掛有澳洲橘色足旗的「彎嘴濱鷸」。
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說,學甲溼地生態園區不僅每年有500多隻的黑面琵鷺來此地度冬,也適合野生動物棲息及覓食,繼去年1隻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繫放的瀕危水鳥「黦鷸」在學甲溼地現蹤後,昨日攝影師王素滿拍到從澳洲飛來的「彎嘴濱鷸」。
邱仁武提到,去年那隻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繫放的黦鷸,飛行6000公里來到台灣,而這次發現的彎嘴濱鷸,雖然同樣來自澳洲,但更厲害的是,這隻彎嘴濱鷸的飛行里程數比去年那隻黦鷸更遠,達7500公里,不少鳥友得知訊息後,跑來學甲溼地守候,希望能捕捉到牠的蹤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