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指出,由2021年下半年開始,西方與亞洲大型中央銀行之的貨幣政策分歧越發擴大。歐美國家央行升息縮貨幣供給,發展至今,中國和日本央行很難不追隨跟進。主要原因乃自2020年起,全球各國政府為挽救受疫情拖累的經濟,普遍以舉債來支應挽救經濟的大幅開。以中央政府債務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百分比衡量政府財務槓桿,比較2019年到2021年政府財務桿,美國上升24.8%(2021年底為133%),歐元區上升14.1%(2021年底為93%),英國上升23%(2021年底為109%)、日本上升21%(2021年底為257%,已開發國家榜首),加拿大上升31%(2021年底為110%),連中國都增加10%(2021年底為67%),均創歷史新高。
以美國而言,聯邦政府債務餘額截至2021年12月達28兆4000億美元,同時期歐洲聯盟政府負債總額為11兆8000億歐元(約合13兆5000億美元)。破歷史的政府債務,加上烏俄戰爭造成全球糧食以及能源供應的短缺,更遑論俄羅斯聯邦政府的債務違約風險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各國央行勢必得要思考如何協調政策,否則一旦國際融市場風險失控,造成利率飆漲,加重的利息支出將會把各國政府有限的預算消耗盡,造成更廣泛主權違約風險的大幅上升。
以台灣而言,2021年我國政府財政赤字新臺幣7833億元,創近10年新高,也是小英政府執政以來新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