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靠近太平洋的一側,主要由中國承包商打造的大型會議中心在太陽下閃閃發光,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而幾英里遠的北方,則有五顏六色的貨櫃在陸企經營的巴爾博亞港(Port Of Balboa)堆放。

據《政治》(Politico)新聞網23日報導,一座凸顯北京外交存在和影響力的中資新橋也將在當地興建。根據多方計畫,這座橋會有6線道,兩座高塔和1家高檔餐廳。而令巴拿馬人喜逐顏開的,就是這將緩解該國東西向的擁塞交通。

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歷經4年半,美國卻沒有在巴拿馬派駐大使。2017年底,時任美國駐巴拿馬大使斐里(John Feeley)力促美國企業競標,建造這所謂的「第4座橋梁」。不過,當時的時機敏感,因為稍早巴拿馬才在華府蒙在鼓裡的狀況下,和台灣斷交,並與北京建交。

超過1個多世紀前,美國帶頭興建巴拿馬運河,改變了全球貿易。要是當初美國競標,打造這座價值15億美元(近484億台幣)的橋梁,可望延續美國的利益。

不過,美國企業基於各式理由,並未參加競標。斐里說,當時他感到既挫折又無力。就在美中較勁,為國際影響力進行與日俱增的角力之際,類似的場景卻從肯亞到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不斷上演。而這可能大大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地緣政治。

超過50名現任與前任美國與外交官員、外交官、分析家和其他關注國際事務的各方人士紛紛表示,事實或許會證明,當美中進行全球對峙時,或許最大的弱點,就是外交。

近10年來,北京不斷提高外交支出,在全球各地的外交職位數目甚至超過美國。而中方的外交人員不僅數目增加,也遠比前輩更訓練有素,並更堅定自信。相對的,美國在外交上的花費卻停滯不前,而資金,安全和其他因素都限制了美國的外交影響力。

曾任美國駐保加利亞大使的美國外交協會(American Foreign Service Association)主席魯賓(Eric Rubin)說,曾經在多數國家,美國使館都是最大、最顯眼,影響力也最大的。然而,他坦承,如今在世上許多地方都不是這回事了,目前在許多開發中國家,擁有這地位的已成了中國。

而北京著重促進貿易,還有進行基礎建設的「商業外交」(commercial diplomacy),其中最有斬獲的,就是那些自覺遭華府忽略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但傳統上,美國外交著重的並非商業要素。相對少數專精商業外交的外交官十分依賴私人企業,但它們不像中方國營企業,往往難以施展拳腳,而在某些國家,尤其是如此。

文章來源:‘Frustrated and powerless’: In fight with China for global influence, diplomacy is America’s biggest weakness

#中國 #美國 #巴拿馬 #運河 #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