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纜車BOT案於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喊卡,經仲裁結果北市府需賠償2.33億元給廠商。台北市議會工務委員會今審議該筆賠償預算案,第一召集人陳政忠認為需賠償金額已從8.7億元降為2.3億元,且既經仲裁已有法律效力,最終此筆預算經決議後通過,為爭議許久的北投纜車案畫下句點。
北投纜車於1993年前台北市長黃大洲時期同意興建,後於前台北市長陳水變任內拍板同意以BOT方式開發,然而該案於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爆發環評爭議,後全案於2015年5月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停建。開發廠商認為北市府應補償興建過程已付出的成本8.7億元。
北市議會今召開工務委員會審議相關預算,第一召集人、市議員陳政忠要求新工處說明此項賠償款預算緣由。
新工處說明,北投線空中纜車案於2005年簽約後,因為環評及環保等問題無法繼續推動,廠商也曾於2015年及2021年提出記有已付出開發成本約8.7億元的支出憑證向北市府要求補償,而依照當時所簽合約規定,若雙方同意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求償金額最高為2.5億元,而今年5月仲裁結果出爐後,認定北市府需補償2.24億元,再加上仲裁費因此總計約2.3億餘元。
最終陳政忠認為本案爭議已久,補償金也從8億多元降為2.3億,且既然本案經過法院仲裁也有法律效力,徵詢與會議員意見後,最後同意通過此筆預算,為爭議許久的北投纜車案畫下句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