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自20日起急難救助動物將不再入園,改為於官網公告急難救助動物資訊,供遺失毛小孩的民眾查詢。(圖取自桃園市動保處官網/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市自20日起急難救助動物將不再入園,改為於官網公告急難救助動物資訊,供遺失毛小孩的民眾查詢。(圖取自桃園市動保處官網/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市先前因為遊蕩犬多,但領養率卻不到4成,連連挨批。動保處表示,新屋動保園區收容的犬貓數量目前雖已滿載,但約各有近100隻犬貓都在醫院治療,過去急難救助動物會被列入園,但此舉使得收容犬貓數量攀升,卻無法讓民眾領養,為此12月起急難救助動物將不再入園,改在官網公告。

據農業部統計2022年各縣市遊蕩犬估計數量,桃園有1萬5995隻,遊蕩犬數量居全台第1名,認領養率卻只有37%,為六都最末。動保處處長王得吉指出,遊蕩犬除了無主流浪犬以外,還有由民眾飼養的放養犬,許多飼主為了讓狗狗有很大的自由會選擇放養,但在沒有絕育的狀態下到處亂跑,恐也會加劇遊蕩犬的產生,市府將持續向飼主宣導並教育並加強絕育。

王得吉說,新屋動保園區最大收容量為犬652隻、貓198隻,不過目前收容的犬隻已達約700隻、貓則約有240隻,字面上呈現爆量狀態,但這其中各別約有近100隻的犬貓都在醫院治療中,屬於急難救助動物。

王得吉坦言,近年來農委會調整認領養犬貓的政策,標準變得越來越嚴苛,現在必須要晶片實質轉移後才會被認定為認領養成功,而急難救助動物若採取過去的作法登記入園,但因受傷、狀況不佳,無法讓民眾認領養,這會導致收容數不斷增加,進而拉低認領養率。

王得吉進一步說明,急難救助動物可分為3種情形,第1種是動物到醫院治療後仍不治死亡,第2種是輕微受傷經治療後恢復,但無飼主領回,這時會採取將動物回置,第3種為動物經治療後生命跡象穩定,需要長期後續照護,但沒有飼主領回,未來只有第3種狀況才會讓急難救助動物入園。

王得吉表示,自本月20日起,有關急難救助動物的資訊都會刊登在動保園區官網上,提醒若有遺失毛小孩的飼主,可以定期上網搜尋,尋找走丟的毛孩。

另外市府考量新屋動保園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恐影響民眾前往的意願,規畫於南昌運動公園成立動物認養中心,目前工程已發包完畢,預計明年中可完工,屆時民眾便可以在市區就近認領養動物。

#桃園市 #動物 #急難救助 #入園 #認領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