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衝突發生數月以來,大宗商品市場幾乎沒有因此有所反應,單月價格波動很小,各機構也無意於改變大宗商品的價格預測。牛津經濟研究院20日指出,主要是今年產量預測普遍強勁、且庫存水準充需求,大多數市場都能夠很好地吸收短期供應衝擊。
據統計,紅海航線佔全球海運貿易15%,衝突爆發以來,約四分之一的運力已通過好望角轉移,這可能會使航程時間增加長達兩週,可能導致供應緊張。
紅海衝突爆發以來,大宗商品市場中,除了原油和黃金價格曾出現非常短期的價格上調,價格預測幾乎沒有改變,牛津經濟研究團隊指出,與貨櫃運輸相比,大宗商品市場受到海上青年反抗軍干擾的風險要小得多,有可能大宗商品運送不走紅海這條路,也大宗商品供應鏈展現了更大的靈活性。
牛津指出,紅海衝突帶來風險最大的產品是航空燃油,因為產品通過紅海的比例很高,而且商品本身以及油輪市場的市場狀況都很緊張,「如果中斷時間遠遠超過六個月」,如果船隻大量避開紅海,或者下游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才可能會看到對大宗商品市場產生更大的影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