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7日表示,首創跨域必修通識,領先在113學年度將AI融入20%通識課程中,利用AI科技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熱門通識課包括電機系「多媒體技術應用」、資管系「Excel 資料分析與設計」、資傳系「數位化溝通與敘事能力」等課程均已融入AI,開課數近40門,培養學生AI實力,成為未來職場菁英。
文化大學共同科目與通識中心主任鄒忠毅說,AI融入跨域必修,分為三大部分,大一國文、一般通識及專業課程。在大學一年級的國文課程裡,AI的應用是著重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其次,在一般通識課程方面,將課程內容的20%轉為AI相關主題,凡是學生在選修10學分的通識課程時,不但包含具人文、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且每個領域至少20%的課程與AI應用相關。
鄒忠毅強調,為讓AI人工智慧成為大學教學的重要助力,文化大學規定必須將AI融入專業系、所課程。為普及此一課程規劃,首先與學校教師合作,規劃各種以AI輔助應用為主的課程方向。例如,在通識課程中,利用 AI 輔助文書處理、資料分析與整理、秘書工作、翻譯、寫作、創意思維、程式開發和數理計算等功能,整合到不同的課程中。根據通識課程的主題,運用AI輔助功能,教師將示範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學生則可利用這些功能進行學習和產出。
文化大學文學院是培養知名作家的重要園地。鄒忠毅教授舉例,在國文課中,將AI應用於閱讀寫作部分。在閱讀部分,老師引導學生使用AI進行文本分析,並對AI的分析結果進行評論,從而展示AI對文章的解讀與國文專業老師之間在意境上的差異。在寫作部分,除了基本的文本整理,利用AI調整不同的寫作風格,老師將對AI輔助下的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使學生了解AI文本的優缺點,並學會如何改進。這樣,學生不僅能提升寫作能力,而且學會如何主導AI生成的內容。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