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執行院長郭凱在22日舉行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宏觀政策季度報告發佈會上表示,美國抨擊中國「產能過剩」的言論存在多處錯誤。包含將中國加入世貿(WTO)對美國造成的衝擊孤立當作通例;無視中美貿易的受益而只看受損等。
根據中新社引述郭凱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在密西根州表態將對中國的電動汽車採取措施,在賓夕法尼亞州則表態將對中國的鋼、鋁收取高額關稅,這是因為汽車和鋼鐵是兩州的主導產業,同時作為此次大選的關鍵州,對拜登而言意義非凡。
他說,儘管中國對美國的電動汽車和鋼鐵出口都微乎其微,但拜登必須拿到這些州的多數票才能贏得大選,尤其在民調落後的情況下,需要採取更加激烈的措施才能追上。
而針對美國所謂的「產能過剩」說法,郭凱認為,從學理上來說的錯誤之處有幾個方面。第一美國是孤例,針對中國加入世貿對美國造成的衝擊,在其他國家都未發生,說明美國的問題出在自身。
第二是只看局部而忽視整體。與中國的貿易有獲益也有受損,但獲益更多,不能只看丟失的工作而無視新創造的工作,但由於受損產業和地域更集中,受損邏輯比獲益邏輯顯得更加直接,導致錯誤言論被額外放大。
第三造成美國製造業下行的關鍵,在於科技進步和自動化水準的提高,而非對外貿易。從全球範圍來看,所有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從業人數都呈下降趨勢。第四點也指出,即便沒有中國,低端製造業也會從美國轉移到其它地方,如墨西哥、越南、印尼等。
郭凱也引述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曾發表文章,認為美國的政策和認知失誤導致沒能對社會進行足夠的調節,才造成各類社會問題,這一觀點得到美國經濟學界認可,但顯然「將失敗歸因於別人更易被人接受」。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