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營造多元社區特色,龍華科技大學「牽手龜山-保育、人文、科技」USR計畫,與桃園市龜山區在地社區合作,致力生態教育推廣、自然生態保護與螢火蟲棲地復育等工作,期能共同攜手守護火金姑,「螢」造美麗家園。
「牽手龜山-保育、人文、科技」USR計畫由龍華科大工業管理系師生共同參與,由計畫協同主持人梅明德老師開設「螢火蟲復育棲地管理與維護」USR課程,吸引許多同學選修,課程包含螢火蟲復育與自然環境條件建構、植物與作物栽培與友善管理,以及螢火蟲野放與棲地現場維護實作活動三大部分,目的在為保護家園盡一分心力,並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大學社會責任。
實作活動日前由龍華科大USR計畫團隊與修讀該課程師生,一同前往位於桃園龜山區風尾坑的棲地進行復育工作。團隊並邀集社區長者及中小學生共同參與,親手將螢火蟲幼蟲野放回自然環境中,並協助棲地居民整理該區域環境,改善水域挺水性植栽、排水及邊坡維護,營造適合水生螢火蟲幼蟲生存的環境。USR計畫團隊在執行計畫中,不僅協助復育適合螢火蟲棲息的生態環境,並與當地居民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維護生態環境,確保螢火蟲得以繁衍生生不息。
梅明德指出,棲地復育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保育工作,對於生態系統有著巨大的幫助,同時也有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差異種類性。螢火蟲的生存狀態可以作為環境品質的指標。它們的存在代表著一個更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希望能夠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甚至是整個地區,都看到螢火蟲的存在,透過促進螢火蟲生存,來實踐改善環境永續,這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工作。
工管系林之伃表示,修讀本課不僅能培養生態保育意識,更讓我感受到永續發展理念的力量,希望發揮微薄之力幫助這些螢火蟲寶寶。」同學詹帛杰則說,參與這項計畫不僅能保護這些獨特生物的棲息地,還能確保螢火蟲們的生存和繁衍,使其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牽手龜山-保育、人文、科技」USR計畫主持人資訊管理系施教旺老師強調,龍華科大執行的專案,為一個以「在地關懷」為核心的大學社會責任(USR,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實踐行動,期望透過大學的知識能量,帶領全校師生走出校園,融入當地社區。棲地復育課程的啟動將在生態保育計畫中開啟新的篇章,希望透過龍華師生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讓螢火蟲的美麗光芒再度照亮夜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