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在宜蘭舉行,教育部報告指出,準公共幼兒園政策113學年起進入第3期程,地方政府已完成續約作業,新申請園所(原私幼)也陸續完成簽約程序,預計1973園(約23.5萬名),加上公共化幼兒園(約26.6萬名),合計平價就學名額約50.1萬名。
教育部長鄭英耀則請各縣市教育局處長,如果學校預定地有閒置空間,可提供給企業界建托兒所,以位在高雄的日月光公司為例,他們有2萬個員工,如果投入經費興建托兒所,可以解決員工育兒的一些問題,有助於提升生育率,也減少公部門投入。
全國教育局處長今在宜蘭舉行,教育部表示,針對「平價幼兒教保服務」的推動情形進行專題報告指出,為支持國人育兒,行政院2018年規畫「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對於學齡前幼兒,以「增加平價名額」、「降低就學費用」、「發放育兒津貼」為主軸,並納入「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王慧秋指出,這項計畫從2018年8月推動到今年8月,累計增加3659班平價教保班級(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家長每月最多繳3000元,實質降低子女就學的費用。針對公共化不足地區,教育部協助地方政府擴大量能,今年將再增加250班,7年來累計增加3659班,增加超過8.9萬個公共化名額。
為了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學校既有空間不足的困境,教育部爭取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並透過少子女化計畫年度預算,協助地方政府興建公共化幼兒園,計補助興建134園(公立63園、非營利71園)。
王慧秋指出,而回應平價教保需求準公共機制的建置,提供符合6項合作要件的私立幼兒園與政府合作的機會,自2019年8月全國全面推動後,認同政策的私幼申請加入,成為平價教保服務的一環,讓家長可以有多元、近便的選擇機會。
王慧秋指出,準公共幼兒園機制滾動調整做法及退場機制,以適度汰除不適合者確保品質,截至112學年經地方政府解除契約者,計21園。第3期程持續關注家長及幼兒權益,強化合作要件,提高人員基本薪資,增訂遊戲場設施安全、園舍土地使用權利、資訊揭露及行政管理等。
王慧秋指出,準公共幼兒園政策113學年起進入第3期程,新申請園也陸續完成簽約程序,合計平價就學名額約50.1萬名,相較於少子女化計畫施行前,多增加31.8萬名,家長選擇機會增加,也能保障幼兒及早就學權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