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脊髓損傷的70多歲林先生經歷長達1年的傳統復健療程,儘管能夠在助行器幫助下站立並步行約5公尺,但由於肌力不足,膝關節經常疼痛,影響復健進度。亞東醫院復健師評估後,建議林先生嘗試使用最新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Keeogo」配合復健課程,經過6個月密集訓練,使用單拐也能步行超過200公尺。
亞東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團隊總治療師周世逢表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新興的復健方法,通過支撐無力的下肢來訓練動作,最常見的應用是步態訓練。與其他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不同的是,Keeogo能感應病患在主動動作過程中髖關節和膝關節的角度變化,並即時調整機器的支撐力度助病患更輕,幫鬆地完成每個動作。
周世逢比喻,就像開車時如果不動方向盤,車輛不會轉彎;但當我們操控方向盤時,動力方向盤的協助會讓轉動變得更輕鬆。Keeogo的設計原理亦然,通過協助病患主動運動,提升復健效果,使病患在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自主性和舒適感。
Keeogo的適用對象包括腦中風、腦傷、脊髓損傷及長期臥床等病患,即下肢有一定動作但肌力不足的對象,並且臨床發現,無論病患的發病時間長短,只要經過專業評估適當使用Keeogo,訓練後均能獲得顯著改善,包括軀幹穩定度、下肢肌力、心肺耐力以及步態矯正等方面,從而大幅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品質。
患者林先生在首次使用Keeogo訓練時,膝關節完全沒有疼痛感,隔天也沒有出現不適。經過6個月的密集訓練,現在能在使用Keeogo時輕鬆行走超過500公尺,且不再需要拐杖;即使脫下機器人,使用單拐也能步行超過200公尺。林先生說,對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滿意,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亞東醫院表示,病患在使用Keeogo進行訓練時獲得顯著進步,不僅有賴於Keeogo的性能,更需要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協助。目前亞東醫院擁有兩位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臨床經驗均超過17年,能迅速評估病人的步態並調整Keeogo的設定,透過專業經驗,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復健服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