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細人普儀式同時辦理捏麵人活動,捏出可愛逗趣的小蛋糕,成為普渡供品之一。(邱立雅攝)
北埔細人普儀式同時辦理捏麵人活動,捏出可愛逗趣的小蛋糕,成為普渡供品之一。(邱立雅攝)

北埔鄉在農曆7月有特殊的「細人普」儀式,因擔心小孤魂在中元普渡搶不贏大鬼,為此北埔人在農曆7月29日會為幼魂準備祭品普渡,北埔鄉長莊明增延續傳統也翻轉傳統,辦理「細人普」活動,設計出不一樣的兒童節,也傳承北埔人的慈悲胸懷。

「細人仔」為客家話「小孩」之意,「普」則是普渡,意指為幼靈辦理的普渡,莊明增解釋,早期民眾擔憂小孤魂在中元普渡期間搶不贏而餓肚子,因此農曆7月29日這天,特別為幼魂準備祭品普渡。

根據文史工作者姜信淇先生的訪調,此普渡傳說與北埔姜家的姜振驤伯母有關,樂善好施的姜夫人在一次義民普渡過後,半夜聽到小孩子的哭聲,經過問神卜卦後才知道,原來是幼魂在普渡時搶不到食物才會哭鬧,因此在姜家的領頭下,每年於農曆7月29日,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貢品普渡,慈天宮前廣場也有普渡儀式。

這種普施幼魂的儀式,北埔人稱「細人普」,意在祈求鄉境的平安。莊明增解釋,以往細人普供桌上,常見在地師傅精心製作的「看碗」、「看果」,小小碗盤盛裝以水果、肉品、麵粉等捏製的傳說故事人物、動物、玩具等,專為「孩童」所設計的貢品,其裝置藝術手法細緻,可看性極高,是細人普的一大亮點。

莊明增說,辦理細人普,除了期望傳統祭典不要為人所忘記以外,更希望大家能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打破禁忌,鬼月也可以是慈悲和歡樂的。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民俗信仰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新竹 #北埔 #中元節 #孤魂 #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