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自2015年起,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及華信航空合作,展開「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計畫」。(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劉瑋晴台北傳真)
台北市立動物園自2015年起,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及華信航空合作,展開「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計畫」。(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劉瑋晴台北傳真)

台北市立動物園近日迎來3隻新的栗喉蜂虎,是由園方透過與國立台灣大學及華信航空合作的「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計畫」,將野外遺棄的蛋進行人工孵育、照養後,於今年9月12日成功放飛至穿山甲館內。動物園表示,目前,牠們仍在適應新環境,也經常停留在遊客扶手欄杆上,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牠們捕食與飛行。

動物園長諶亦聰表示,栗喉蜂虎是金門的夏候鳥,每年4月到9月有2至3千隻到金門繁衍後代,每年4月陸續抵達金門後,旋即尋找棲地進行求偶,在5月時挖洞築巢與繁殖,6月產卵、孵化及育雛,7、8月起幼鳥陸續離巢單飛,在9月起分批離境飛至南洋度冬。

諶亦聰說,自2015年起,園方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團隊及華信航空合作,展開「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計畫」,由台大研究團隊負責於金門進行栗喉蜂虎棲地生態調查與撿拾「棄蛋」,華信航空則協助護送至動物園進行人工孵育與遺傳研究。

園方說明,近年成功放飛至穿山甲館內仍存活的栗喉蜂虎有7公、5母共12隻,包括今年新增的3隻。2022年園方與計畫團隊在穿山甲館內設計一處仿岩巢區,模擬自然環境,讓栗喉蜂虎能進行繁殖行為。今年首度觀察到2隻母鳥參與挖巢及孵蛋,雖然幼鳥不幸夭折,這仍是圈養族群的重要突破。

#台北市 #動物園 #栗喉蜂虎 #人工孵育 #穿山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