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因為工作壓力、晚睡等導致生活作息被打亂,容易有皮膚癢等症狀;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說,在門診經常遇到主訴皮膚癢的患者,可能是溼疹、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而中醫學在分析疾病病因會從「風、寒、暑、溼、燥、火」6個方面去看。
黃盟珠說,自然界中「風」的速度快,皮膚癢的發作可能來得很快很迅速,因此在皮膚癢急性發作的時候,會以「風」來論治;有些皮膚病灶可能會有一些滲出液,就被認為有「溼」;紅腫發炎很嚴重,就是「火」,因此在治療皮膚癢的患者,中醫師會使用疏風解表、清熱瀉火、袪溼等藥物。
黃盟珠提到,根據每個人的年齡體質不同,也會適當加一些調整體質的藥物,體內溼氣重的人使用化溼利水的藥物,血虛氣弱的人補養氣血,陽虛的人補陽,陰虛的人滋陰,往往就有不錯的療效。
她舉例,曾遇到一位90歲的瘦小阿婆,皮膚乾燥,有陰虛的表現,氣也不足,雖然皮膚紅有發炎現象,在清熱的同時要注意滋陰補氣;40歲的女上班族,體瘦面色較黃,皮膚起白屑,則是血虛,要酌加養血的藥物。
黃盟珠建議,體質的調整非一蹴可幾,患者需有耐心,注意自身的飲食,少食炸辣重口味等燥熱食物,衣物以棉麻寬鬆柔和為主,再配合醫師用藥,就能有不錯的效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