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寒流來襲,又適逢24節氣的「大雪」,氣溫明顯下降,許多民眾紛紛選擇透過吃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等料理進補,但常會「補過頭」,反而傷身。對此營養師許睿慈至薑母鴨店家示範說明食材,並提出健康進補的5大心法,讓民眾在進補同時也能攝取均衡營養,保持身體最佳狀態,健康過冬。
許睿慈表示,冬季進補常見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都是溫補料理,較適合體質較寒民眾,可滋補驅寒,常見所搭配的中藥也可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像是薑、桂枝能夠驅寒;黨參健脾幫助除濕氣;黃耆可補氣,而川穹、當歸都有行血活血的作用,但民眾正值感冒、發燒或生理期則不建議食用,較容易引起不適症狀。至於體質燥熱的民眾,建議可以在湯裡加入大白菜、白蘿蔔改善進補屬性。
許睿慈指出,冬令健康進補的首要心法就是「吃菜」,冬季常見蔬菜如青花菜、菠菜、茼蒿等富含纖維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所以在吃肉前,記得也多煮一些青菜,避免因過多肉類攝取而加重腸胃負擔。
第二項心法就是「吃肉要適量」,羊肉爐、薑母鴨雖然美味,但肉類攝取過多,其中的飽和脂肪容易引起血糖波動、膽固醇上升,肝腎也會承受過重負擔,建議適量攝取即可,讓進補更均衡,身體才不會承受不必要的負擔。
第三項健康心法是「加工食品減量」,民眾最喜歡在吃火鍋同時搭配的火鍋料和加工肉類如貢丸、魚餃、蛋餃、魚板等等,雖然相當「涮嘴」,但都富含高鹽、高脂肪,長期攝取會增加心血管及腎臟負擔,應盡可能降低加工火鍋料的攝取並選擇新鮮食材,更能保證營養健康。
第四心法則是「料理酒適量」,許睿慈指出,薑母鴨、燒酒雞等鍋物中常加入米酒、白酒等調味料裡,但酒精會增加熱量攝取,還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干擾消化功能,建議烹調時可適度減少酒精量。
最後的心法則是「湯底淺嚐即可」,民眾在吃薑母鴨或羊肉爐常會順口喝掉多碗熱湯,但許睿慈說,雖然湯品暖心又暖胃,但常含有過多鈉和油脂,過量容易導血壓上升及造成腎臟負擔,建議可淺嚐即可。
許睿慈提醒,在換季時應注意身體調養,除了靠進補外,也應透過適度運動、維持良好作息、注意保暖等方式提升自我免疫力,才是健康養身的治本之道。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