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全台約有74.5萬噸裸露垃圾待處理量,中央自2024年起分3年編列12億元經費,協助地方進行掩埋場覆土、整理整頓及防災措施,希望能在2026年前達成妥善解決各縣市垃圾裸露堆置問題,環境部長彭啓明今(9)日邀集有裸露垃圾堆置的縣市環保局長,共同宣示並簽署合作宣言。

環境部表示,隨著國內2017年起24座焚化廠進入整改期,部分垃圾需進入掩埋場處理,截至2024年底,全台約有74.5萬噸裸露垃圾待處理量,前5名縣市依序為新竹縣17.9萬噸、屏東縣15萬噸、南投縣9.9萬噸、桃園市9.4萬噸、雲林縣7.5萬噸,光是這前5名縣市就占全台裸露垃圾數量整體的8成。

彭啓明表示,隨著國內自2017年起24座焚化廠進入整改期,部分垃圾需進入掩埋場處理,至2023年底全台裸露堆置掩埋場垃圾達84萬噸,裸露堆置垃圾掩埋場場數為48場,環境部自去年起預計分3年編列12億元經費,協助地方進行掩埋場覆土、整理整頓及防災措施,目前全國裸露垃圾堆置量已降至74.5萬噸。

彭啓明表示,針對有垃圾裸露堆置問題的縣市,環境部2024年已要求各地方政府提報分年處理計畫並在同年11月核定在案,目標在2026年底前,透過掩埋場的整理整頓、覆土、打包及防災等措施,妥善解決各場裸露堆置問題。

他強調,垃圾處理屬於地方自治事項,落實源頭減量減少垃圾產出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呼籲各縣市政府加強垃圾強制分類宣導與破袋稽查,落實「嚴加取締、破袋稽查」政策,並加強宣導民眾資源回收及源頭減量觀念。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補充,目前全台有7個垃圾掩埋場位在「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分別為台東東河、新竹竹東、台東大武、苗栗獅潭、台南南化及楠西、嘉義大埔等處掩埋場,未來會完成裸露垃圾移除,環境管理署也建立「全國裸露堆置垃圾妥善處理監控平台」,即日起民眾可透過網站,查閱各縣市掩埋場垃圾裸露暫置情形及各場改善進度。

他指出,新竹縣焚化廠今年將會啟用,屆時國內焚燒量能將達650萬噸,可與產出量打平,且隨著國內各焚化爐陸續整改完成,預計2027年可提高到700萬噸,焚化量能有望超過垃圾產出量。

#環境部 #垃圾 #垃圾掩埋場 #彭啟明 #焚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