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國家級重要溼地,墾管處在2025年度新年鳥類調查中發現,龍鑾潭鳥種數達93種,是7個調查區中最高,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9日為身障者打造一個無障礙生態體驗日,鼓勵身障者親近大自然,感受賞鳥、濕地生態的魅力。

墾管處表示,無障礙生態體驗日活動名額限40名,活動包含《秋濕翩翩龍鑾潭》生態影片介紹、分組闖關遊戲互動,以及望遠鏡賞鳥。參加者將透過動態、靜態的方式,深入了解龍鑾潭之於鳥類的保育價值。其中的館內探索,更結合了龍鑾潭自然中心豐富的解說展示,讓參加者按圖索驥,找到濕地生態知識來解謎,增添趣味性。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台灣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墾管處推動無障礙生態體驗日,鼓勵身障者賞鳥。(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台灣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墾管處推動無障礙生態體驗日,鼓勵身障者賞鳥。(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恆春半島最大淡水湖泊區,也是台灣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圖為龍鑾潭白鷺鷥。(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恆春半島最大淡水湖泊區,也是台灣南部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圖為龍鑾潭白鷺鷥。(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管處說,龍鑾潭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候鳥棲息的理想之地,水潭周邊植被形成天然屏障,再加上水中生物豐沛,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秋冬吸引候鳥在此停歇,是水鳥天堂。龍鑾潭自然中心位於龍鑾潭西岸,岸邊的落地窗,搭配高倍率望遠鏡,提供舒適的環境及無障礙設施予遊客賞鳥,一旁還有大螢幕能近距離欣賞水鳥動態。

墾管處指出,為鼓勵身障者走入自然,傳遞環境教育觀念,也期待他們能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在社會中被接納與重視,活動提供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輪椅通道,及輪椅賞鳥專用區,確保每一位參加者能安全、自在地體驗賞鳥的美好,帶領參加者用心感受濕地生態之美,深刻體會自然與人之間和諧共生。

墾管處與屏東縣野鳥學會、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大學及在地社區志工進行墾丁國家公園2025年度新年鳥類調查,出動歷年來最多調查人數,將園區畫分為7區、15條調查線,其中除滿州區規畫3條獨立調查線之外,其餘東海岸區、社頂區、墾丁區、龍鑾潭區、西海岸區、赤牛嶺區等6區均採甲、乙2線對走的方式,以調查在上下午不同時段出現鳥類。

調查結果發現,園區鳥種數是近年來第2高,合計總共記錄鳥種數45科135種,僅次於2016年的141種,與2019年並列第2高。在全部7個調查區中,以龍鑾潭區的紀錄93種為最多,東海岸區及西海岸區均為71種次之,社頂區則僅有33種紀錄,是鳥種數較少的調查區。

墾管處特別指出,在龍鑾潭區的93種紀錄中,雁鴨科有13種,數量上以鳳頭潛鴨1446隻為最多,赤頸鴨92隻次之,花嘴鴨78隻再次之,其中凍原豆雁、棉鴨、羅文鴨、紅頭潛鴨等,則為台灣稀有的冬候鳥,可見龍鑾潭棲地對在臺灣渡冬雁鴨的重要性。

#墾丁國家公園 #龍鑾潭 #賞鳥 #無障礙生態體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