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警消環衛委員會今天前往大里垃圾掩埋場考察,關心場區防汛整備與滲出水處理狀況,不分黨派議員關切場區防災整備及滲出水處理情形,大里掩埋場位於低窪地帶,若颱風期間滯洪或滲流失控,恐釀環境污染。環保局指出,防水布若有破損,污水監測就可測出來,污水都是經過處理、符合監測標準才會放流出去的放流水。
市議員陳雅惠表示,大里掩埋場是低窪區的防災熱點,颱風期間若滯洪或滲流失控,恐造成嚴重污染,要求市府全面強化監測與防汛應變,確保居民安全。
陳雅惠強調,防災不只靠硬體設施,更需建立即時監測與通報機制,颱風期間應有專人值守巡查,她建議環保局將掩埋場監控影像與市府防災中心串聯,確保任何異常狀況都能第一時間掌握與處置,降低災損風險。
市議員張芬郁表示,大里垃圾山掩埋量持續增加至39.8萬噸,去化的固體再生燃料,卻要延宕到明年才能使用,打包計畫也無法如期,對市民難以交代要求地下水檢測應從每季改為每月,並增加微生物監測項目;放流水最後排出淡茶色,每天排放80噸,還是會讓民眾擔心,必須嚴格檢測。蕭隆澤、林德宇都擔心一整片的垃圾堆置,一旦發生火災該如何滅火,要求環保局跟消防局要進行應變合作。
環保局環設大隊長蔡德一表示,大里掩埋場現使用面積約4.5公頃,滲出水每日處理量80噸,垃圾掩埋場的防水布若有破損,污水監測就可測出來,地下水監測數值均低於標準,並已啟動雨汙分流、底泥抽淤及攪拌機汰換等精進工程。
至於汙水都是經過處理、符合監測標準才會放流出去的放流水,至於顏色過深問題會再改進。另外,市府規畫11月底啟動垃圾打包計畫,明年下半年再配合固體再生燃料啟用,期盼能有效解決垃圾堆積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